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别让“儿童食品”沦为概念游戏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9 17: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一儿童节后,“儿童食品”销售数据亮眼,但实际上多数所谓“儿童食品”只是包装萌、分量小、价格高,营养成分与普通食品无本质差异,存在沦为概念游戏的问题。以下是对该现象的分析及应对措施: 儿童食品概念游戏现象及危害概念模糊无标准: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仅对 0 - 3 岁婴幼儿食品有专门规定,3 岁以上儿童食品处于监管空白,无精准概念定义和专门国家标准。市面上“儿童食品”多是商家自行标注,靠文字说明、图案或卡通包装来界定,缺乏科学依据。营养实质无差异:多数“儿童食品”营养成分与普通成人食品区别不大,部分还为迎合口味添加更多糖、香精等添加剂,如某些“儿童牛排”钠含量比成人款高,一些标榜高钙、富铁的零食存在高糖、高盐隐患,所谓“0 蔗糖”产品可能含升糖指数更高的果葡糖浆,不仅不能满足儿童特殊营养需求,还可能危害健康。价格虚高不划算:凭借萌趣包装和“儿童”概念,价格比普通款高出 30%甚至翻倍,性价比低。如 200 克的“宝宝专属水饺”标价 25 元,500 克普通装才 18 元,且配料雷同还可能添加更多添加剂。宣传误导消费者:商家利用家长育儿焦虑,通过卡通包装、“0 添加”等话术及“DHA 添加”“高钙配方”等片面强调单一营养素的宣传,误导家长认为“吃专用食品 = 健康”,忽视膳食平衡。甚至有商家打广告擦边球,如儿童酱油暗示“促进食欲助成长”规避禁用词汇,新的营销话术还转向“幼儿园推荐食谱”“儿科医生优选”等更具迷惑性的宣传。 避免儿童食品沦为概念游戏的措施完善标准与监管:    填补制度空白:从立法环节入手,尽快完善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借鉴欧盟对儿童食品中糖分、盐分的强制性限量标准,或实施专用标识认证制度,建立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评价体系。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无依据不得标称适合未成年人食用,2027 年实施后将有助于规范市场,但还需持续加强监管,防止商家新的违规宣传。    加强监督执法:加大对市场上儿童食品的排查力度,打击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对炒作概念、坑害消费者的商家严厉处罚,强制下架有害健康的“儿童食品”,加强对标签使用及价格的监管。企业自律:企业应回归产品本质,若有针对儿童的特殊工艺或营养设计,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数据公开佐证,而非仅靠包装制造差异,要秉持诚信经营理念,为儿童提供真正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消费者理性选择:家长要提高科学育儿素养,增强防范意识,认真阅读配料表,不被商家宣传误导。可遵循配料表原则(避免白砂糖、植脂末、香精等靠前的产品)、营养密度计算法(对比价格与蛋白质含量等营养成分性价比),也可将普通食材做成趣味造型满足孩子需求,理性消费,不盲目追捧高价“儿童食品”。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5 22:26 , Processed in 0.0718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