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珠湿地,城央生灵之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0 02: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珠湿地,城央生灵之歌”形象地描绘了海珠湿地作为广州城央的生态秘境,为众多生灵提供了栖息之所,谱写着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乐章。以下从海珠湿地的基本概况、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文化特色、保护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基本概况地理位置: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核心城区海珠区东南部,广州新中轴线南段,距广州塔仅3公里,北面琶洲会展,南望大学城,东临国际生物岛,西跨城市新中轴。面积与范围:总面积超过1100公顷,主要由海珠湖及39条河涌组成,属于典型的江心洲与河流、涌沟、果林镶嵌而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分区管理:划分为公众开放区、限制开放区和核心保育区。其中,海珠湖为公众开放区;湿地一期、二期、三期为限制开放区;其他区域为核心保育区。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物种资源:截至2024年7月,海珠湿地维管束植物从294种增加到835种,鸟类从72种增加到198种,昆虫种类从42种增加到832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鸿雁、水雉、鸳鸯等27种,还有IUCN红色名录中华花龟、平胸龟、中华鳖等20种。新物种发现:2021-2022年发现全球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海珠珐轴甲”,2022年昆虫图谱增加9个中国新记录,2024年鸟类新增3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生态服务功能水质净化:湿地内河涌与珠江相通,流入湿地的V类珠江水经过沉淀过滤后,水质可提升为IV类水,近年来,湿地内水质基本从V类提升到III类,部分指标达到II类和I类标准。防洪排涝:湿地内有39条河涌,可收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调节周边城区内涝50平方公里。气候调节:海珠湿地能够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文化特色果基农业文化:海珠湿地积淀了千年果基农业文化精髓,是岭南水果的发源地,承袭了原龙潭果树公园的果树种植传统,石硖龙眼、红果杨桃、鸡心黄皮等岭南特色水果应有尽有。岭南民俗文化:这里是岭南民俗文化的荟萃区,恢弘大气的岭南牌坊和古朴典雅的镬耳屋已成为湿地标志性建筑,体现了浓郁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 保护与发展保护措施:广州遵循“微改造、少干预”原则,启动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恢复雨水花园、生物沟等水敏性小微湿地,搭建“昆虫旅馆”“浮排”、草滩鸟岛等不同动物居住空间,打造城市自然栖息地。科普教育:2015年开创了全国优秀科普品牌“海珠湿地自然学校”,打通“政企研学用”闭环,实施“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战略,逐步形成科普教育的“海珠模式”。生态价值实现:海珠湿地积极开展景区碳普惠建设工作,建立游客碳账户,并加入广州市碳普惠低碳联盟商户。同时,开展湿地碳汇的相关课题研究,助力海珠区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 旅游与休闲海珠湿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湿地广场、绿心湖、花溪、福寿果廊、友谊林、果林湿地、拉索桥、都市田园、花洲古渡等众多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广州市民提供了绿色共享空间。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01:19 , Processed in 0.0688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