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别让女性安全沦为流量狂欢的牺牲品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0 10: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别让女性安全沦为流量狂欢的牺牲品近日,不少人发现,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些男性博主间流行起了“深夜护送100个陌生女孩回家”的内容,一时间,类似的主题层出不穷,诸如“最近健身随机帮助一个女孩送她回家”“挑战捉100个老婆回家”等。该系列视频多以逗乐、取笑为主,拍摄画面均为路人女性背影,还有部分视频里出现了博主追着路人女性跑的画面。男性博主尾随独行女性、搭配猥琐表情追逐拍摄的画面,令人不适。这些视频表面上打着“守护女性安全”的旗号,实则将女性尊严与公共安全异化为流量变现的工具。这种以低俗为卖点、以违法为代价的行为,不仅暴露了部分创作者的道德失范,更折射出平台治理与算法逻辑的深层漏洞。拍摄这些所谓的“护送”视频,博主们刻意选择深夜场景,利用女性对独行安全的天然担忧,通过镜头语言制造紧张氛围,从刻意放大的脚步声到充满侵略性的追逐画面,每一个镜头都在消费女性的恐惧。更恶劣的是,当被拍摄对象明确表示拒绝时,博主仍穷追不舍,甚至口出低俗言语。这种将他人权利边界视若无物的行为,早已超越了“玩笑”范畴,构成对人格尊严的公然践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公开其肖像即构成侵犯肖像权。而视频中对女性行踪、外貌特征等信息的泄露,更可能侵犯隐私权,甚至引发现实中的安全风险。即便标注“剧情演绎”,也无法豁免其法律责任。网约车司机偷拍女乘客被行政拘留的案例,正是此类行为的前车之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视频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创作者与算法机制合谋的结果。博主们深谙平台推荐逻辑,通过“女性安全”“深夜独行”等敏感标签制造话题冲突,算法则基于用户停留时长、互动数据等指标,将此类内容推向更大流量池。一条点赞破万的视频背后,往往是对人性阴暗面的精准拿捏,其中既有对“猎艳”心理的迎合,也有对弱势群体的猎奇消费。对于类似视频,平台虽已采取限流、禁言等措施,但治理仍显滞后。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明确将“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列为整治重点,要求强化虚构内容标注。然而,部分博主通过“剧情演绎”标签规避审核,暴露出平台审核机制的形式化漏洞。治理此类乱象,需要构建“法律震慑+平台担责+技术赋能”的多维体系。首先,司法机关应加强对侵权行为的追责力度,通过典型案例明确法律边界。例如,对于未经同意拍摄他人肖像并传播的行为,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追究责任。其次,平台需完善内容审核机制,不仅要对明显违规内容即时下架,更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算法推荐方式,将一些明显违规甚至违法内容纳入“拒绝推荐”之列。依据民法典,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一起承担连带责任。换言之,如果平台在接到被侵权女性的通知后,没有及时处理相关视频,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行业协会与监管部门应协同制定更细化的内容规范。202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已明确禁止“宣扬低俗、庸俗内容”,但针对此类披着“正能量”外衣的侵权行为,需进一步细化审核标准,例如要求涉及陌生人的拍摄必须提供被摄者授权证明。同时,可建立“创作者信用档案”,对多次违规者实施行业禁入。女性安全不是任人打扮的“流量玩偶”。当某些博主将护送行为异化为猎艳剧本时,他们践踏的不仅是个体尊严,更是整个社会对公共安全的信任基石。平台算法不应成为低俗内容的放大器,而应成为价值导向的过滤器;监管部门更需以“零容忍”态度,让那些试图在法律边缘试探的人付出代价。唯有将人格尊重与敬畏法律融入内容创作,才能让短视频平台真正成为传递正能量的窗口,而非滋生恶意与伤害的温床。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01:53 , Processed in 0.0685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