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饮美酒,夜光盛满杯”描绘的是在酒泉品尝美酒,使用当地特产夜光杯盛装的情景,以下是关于酒泉夜光杯的详细介绍:历史渊源 起源传说:早在周穆王时,西域曾向朝廷献“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当时是以和田玉制成夜光杯,运往长安、洛阳等地。后来因玉杯运输易损,改为把和田玉运到酒泉,在当地加工成夜光杯再运输。再后来和田玉供应不足,就改用祁连山开采的酒泉玉制作夜光杯。 历史发展:西汉时期,夜光杯就已成为西域向中原政权进贡的珍品。到了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使得酒泉夜光杯闻名遐迩。明末清初是夜光杯生产的兴盛期,酒泉有十多家玉石作坊制作夜光杯。民国时期,夜光杯制作走向衰落,酒泉仅剩三家生产作坊。20世纪50年代,玉器作坊走上公私合营道路,80年代以来,酒泉夜光杯的制作遍及酒泉各地。制作工艺 选料:采用祁连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等,其中以海拔4000米的“老山玉”最为上乘。玉料需从离酒泉城区百余公里外、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上开采,开采难度大,且玉料利用率通常只有60%左右。 制作工序:要经过选料、下料、划线、切坯、造型、雕刻、粗磨、细磨、定形、抛光等30多道复杂工序。制作时,先根据酒杯尺寸将料切成不同规格形状,制成圆柱体,再切下做毛坯,毛坯制作需5道工序。接着经过切削、粗磨外型形成初型,初型制作要经过4道工序,然后掏膛,掏膛需5道工序。此后再经过细磨、冲、碾、拓、抛光、烫腊等14道工序,最后用马尾网打磨,制成晶莹剔透的夜光杯。产品特点 外观造型:造型多样,有大、中、小高脚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台玉盖碗等传统夜光杯,还有爵杯、凤杯、牛头觥、觞、双凤杯、双龙海棠杯等仿古杯,以及结合敦煌壁画等元素制作的文创产品,共计八十多个品种。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纹饰乃天然形成,墨黑如漆、碧绿似翠、白如羊脂。 实用性能:具有耐高温、抗低温的优点,斟烫酒、冷酒均不会爆裂,碰击也不易碎,盛酒不变色,而且酒味香醇,即使在炎炎夏日,用其盛酒也让人顿生冰凉之感。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酒泉夜光杯造型独特、式样精巧,色彩绚丽,是艺术和美的享受,其制作工艺体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匠心独运,承载着丰富的艺术价值,被国家视为重要的地方民间艺术瑰宝。 文化象征:它浓缩了两千年的丝绸之路文明史,更承载着古老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同时,夜光杯也常被用作礼品,代表着吉祥如意,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