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广西残疾妇女文创作品闪耀联合国总部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7 1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广西残疾妇女的文创作品在联合国总部大放异彩,成为国际舞台上的焦点。当地时间2025年6月10日,在第18届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缔约国会议期间,由中国残联策划的“美丽工坊 绽放纽约”中国残疾妇女文创作品展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广西南宁市壮锦印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壮锦手拎包、四福包,以及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的壮族绣球两项非遗文创精品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残疾妇女的艺术创造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 非遗技艺与助残事业的深度融合此次参展的壮锦和绣球均为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以宾阳传统技艺为核心,通过“藤条+壮锦”的创新设计,将民族纹样转化为现代实用包袋,远销欧美;靖西绣球则以手工刺绣、彩绸拼贴工艺,呈现壮族吉祥文化。这些作品的创作者多为听力、肢体残疾的妇女,她们通过广西“阳光助残基地”的培训,掌握非遗技艺,实现就业增收。例如,宾阳壮锦基地自2021年成立以来,已培训超1000名残疾妇女,帮助290余人通过手工制作月均增收2000-5000元,形成“非遗+助残+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模式。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经验”展览吸引了联合国妇女署、各国代表驻足,他们不仅赞叹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关注其背后的社会意义。中国残联副主席李东梅在现场表示,中国通过“美丽工坊”项目,将文化传承与残疾人赋能结合,让残疾妇女在守护传统中实现经济独立。数据显示,全国已有40家“美丽工坊”,广西占4家国家级、6家自治区级,成为非遗助残的标杆。此次展出的200余件作品中,广西壮锦的藤编手拎包因“实用与美学结合”获多国代表询价,靖西绣球则以“指尖上的东方浪漫”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从乡村到联合国:残疾妇女的“逆袭”故事宾阳残疾妇女尹小娟的经历尤为动人。作为听力障碍者,她通过基地培训成为壮锦技艺导师,带领团队开发百款文创产品,个人获评“美丽追梦人”。她的工作室照片在联合国展厅展出,成为中国残疾妇女“用双手编织尊严”的缩影。正如联合国官员所言:“这些作品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对‘包容发展’的生动诠释。” 文化出海与价值传递此次展览不仅是非遗的国际秀,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窗口”。广西通过壮锦、绣球等载体,向世界传递了三个核心价值:其一,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活态传承”,残疾人群体的参与为非遗注入新生命力;其二,残疾人不仅是受助者,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她们的技艺与故事打破国际偏见;其三,中国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为全球减贫与残疾人权益保障提供了“广西样本”。如今,这些来自壮乡的文创作品正从联合国走向国际市场,而它们背后的残疾妇女,亦在经纬交织中织就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让世界看见:当非遗遇见助残,当传统牵手现代,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4c12a4f5181ed3ced549b2d41bfecaf5.jpg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4 17:19 , Processed in 0.0969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