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老骗局新变种 海外学子成电诈“猎物”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2 05: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老骗局新变种,海外学子成电诈‘猎物’”的相关情况介绍: 骗局案例南京案:今年2月,南京一家黄金店铺来了一名东北口音女子要购买45万元黄金。经调查,资金来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19岁学生何某。诈骗团伙一头冒充公检法,以涉嫌洗钱、发通缉令等话术让何某向家人索要“保证金”并与家人切断联系;另一头以帮助申请精准扶贫款为诱饵,诱骗该女子用诈骗所得购买黄金寄给团伙。江阴案:在英国留学的李某接到自称北京市反诈中心民警电话,称其名下在北京大兴机场办理的手机卡发送诈骗短信,还称其涉嫌跨国洗钱案,发来“涉案证据”。之后“刑侦队冯队长”对李某线上“审讯”,让其签署“保密协议”,要求其卸载软件、汇报行程等。经过一周“洗脑”,李某按要求缴纳100万元“保证金”获取“境外优先调查资格”,后又因“庭审需财力证明”再次转账100万元,最终发现被骗。 诈骗新套路伪装官方身份: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等执法部门,利用技术手段将境外号码伪装成政法机关座机号码,让受害人放松警惕。伪造涉案证据:发送伪造的逮捕令、起诉书、监控截图、电子公章等“涉案证据”,编造安全审查、自证清白、财力证明、保证金等名目,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实施精准“洗脑”:要求受害人下载境外通信软件联系,以案件涉密为由,让受害人签署“保密协议”,切断其与外界联系,操控受害人的心智。利用新型洗钱手段:利用黄金交易、虚拟货币等新型洗钱方式转移资金,增加追查难度。 海外学子易受骗原因涉世未深: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复杂的诈骗手段缺乏辨别能力。与家人联系易被切断:一旦被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要求与家人切断联系,就容易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陷入骗局。出国前反诈培训不足:很多留学生在出国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反诈培训,对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了解不够。 防范建议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了解公检法办案程序:我国司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软件办案,凡是要求提供“保证金”的均为诈骗。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向他人透露自己和家人的身份证、护照、手机号、银行卡、网络社交平台账号等个人信息。增强社交平台警惕性:对社交平台上的交友、投资、换汇等各类信息保持警惕,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信息。多渠道核实信息:涉及资金转账等重要事项,务必通过多种渠道向相关机构或人员核实,如联系学校、警方或家人等,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11:56 , Processed in 0.0792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