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今年荔枝大丰收,荔枝“大小年”谁说了算?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8 04: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荔枝“大小年”现象是指荔枝产量在相邻年份呈现明显波动,一年高产(大年)、一年低产(小年)的周期性现象。其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不同角度解析“谁说了算”:   一、内部因素:果树自身的生理机制1. 营养分配失衡     - 荔枝在“大年”时,大量养分用于果实生长和发育,导致树体积累的营养(如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大幅减少。     - 次年,树体因营养不足,难以支持足够的花芽分化和坐果,从而形成“小年”。     案例:荔枝果实发育期需消耗大量氮、磷、钾,若当年挂果过多,根系吸收的养分优先供给果实,枝条和花芽的发育会因“缺粮”而受抑制。  2. 激素调节紊乱     - 荔枝的花芽分化受植物激素(如赤霉素、脱落酸等)调控。     - “大年”时,果实产生的赤霉素较多,会抑制花芽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小年”时,激素水平恢复,花芽分化条件改善。   二、外部因素:环境与气候的影响1. 温度与光照的周期性变化     - 荔枝花芽分化需要特定的低温诱导(如早熟品种需10℃以下低温,晚熟品种需更低温度)。     - 若“大年”后的冬季温度偏高,无法满足低温需求,次年花芽分化受阻,形成“小年”;反之,若冬季低温适宜,次年可能再次成为“大年”。     例子:广东、广西等地荔枝产区,若某年冬季出现“暖冬”,次年常为“小年”。  2. 水分与极端天气     - 花期遇暴雨或干旱,会影响授粉受精(如暴雨冲掉花粉,干旱导致雌花败育),直接降低坐果率,可能引发“小年”。     - 台风等强风天气可能破坏枝条和果实,导致当年减产,进而影响次年树势。   三、人为管理:栽培措施的干预1. 修剪与疏花疏果不当     - 若“大年”未及时修剪过密枝条或疏除过多花穗、幼果,树体负担过重,次年易因营养匮乏而减产。     - 反之,合理修剪(如短截结果母枝)和疏果(保留适量果实),可平衡树体营养,减少“大小年”波动。  2. 水肥管理失衡     - “大年”后未及时补充肥料(尤其是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或灌溉不足,导致树体恢复缓慢,次年花芽分化不良。     正确做法:“大年”采果后重施基肥(如腐熟有机肥+复合肥),“小年”花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树势。  3.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 荔枝蝽、霜疫霉病等病虫害若在“大年”爆发,会损伤叶片和果实,削弱树势,增加“小年”概率。   四、品种特性:遗传因素的“先天影响”- 部分荔枝品种(如“糯米糍”“桂味”)本身“大小年”现象更明显,而“妃子笑”等品种通过栽培管理可较稳定高产。  - 原因:品种的成花习性、营养积累能力不同,如某些品种对低温更敏感,或果实发育期需消耗更多养分。   五、打破“大小年”:科学管理的关键合理负载:“大年”疏花疏果,每亩留果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如妃子笑每亩留果约1500公斤),避免“透支”树体。  精准施肥:根据树势和产量,分阶段补充营养(如花期施氮肥促花,膨果期增施钾肥)。  控梢促花:“小年”前通过环割、喷施控梢药剂(如多效唑)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病虫害预警:建立监测机制,提前防治,减少树体损伤。   总结:“大小年”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核心逻辑:树体营养积累与消耗的平衡被打破,叠加气候波动和管理不当,形成周期性减产。  人为可控性:通过科学栽培措施(如修剪、疏果、施肥),可显著减轻“大小年”现象,实现稳产高产。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5 08:50 , Processed in 0.0650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