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信心有能力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08: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是应对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之所以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信心有能力”,源于多方面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制度优势: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能够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政府可通过宏观调控(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大盘,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例如,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时,政府可通过减税降费、专项债支持基建等政策托底,而市场则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形成“双轮驱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效能:在重大战略实施(如新基建、科技创新)、应对突发事件(如疫情防控、自然灾害)时,制度优势能快速整合资源,为经济稳定提供支撑。以新基建为例,政府规划引导资金、人才向5G、人工智能等领域集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经济韧性:抵御风险的坚实基础超大规模市场的支撑: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的庞大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文旅消费等新热点不断涌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超过50%,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完整产业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作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产业体系完整度高,供应链韧性强。即便面对外部供应链冲击(如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国内产业可通过自我调整实现供需平衡。例如,2023年以来,汽车产业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国产替代和产能优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保持高速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的潜力:中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完善中展现出强劲动能,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创新活力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战略持续推进,形成“东中西互动、南北协调”的发展格局,为经济增长提供多层次支撑。   三、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预计超过2.8%,基础研究占比提升至12%左右。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万家,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例如,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在5G、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创新,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例如,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能耗降低10%,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发展双赢。   四、政策支持:稳定预期的有力抓手宏观政策精准发力: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取向,聚焦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通过降准、结构性工具(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政策空间。改革开放深化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外资准入领域;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2%,贸易和投资合作韧性增强。改革开放释放的制度红利,不断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五、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双碳目标引领产业升级: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新能源、节能环保、储能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绿色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增长,形成“绿色经济”新赛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污染防治带动环保产业需求,同时推动旅游、康养等生态经济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六、信心与能力的实践印证应对历史挑战的成功经验: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多次展现出“抗压—修复—回升”的韧性。例如,2023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迅速恢复,GDP增速达到5.2%,证明了政策调控与市场活力的有效配合。全球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持续为全球提供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IMF等国际机构多次肯定中国经济的韧性,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结语:在挑战中开拓新局尽管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但中国经济的韧性、活力与创新潜力,以及制度优势、政策支持的“组合拳”,构成了推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支撑。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以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全球增长注入确定性。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6 07:54 , Processed in 0.1109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