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万名工程师进课堂”走进新余学院讲堂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08: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名工程师进课堂”走进新余学院讲堂  # 一、活动背景与意义  “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是一项旨在推动产教融合、促进高校教育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的重要举措。该活动通过邀请行业一线工程师走进高校课堂,将真实的工程案例、技术经验和行业前沿动态带入教学场景,打破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壁垒,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认知、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为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了有效路径。  # 二、活动亮点与内容聚焦  1. 工程师阵容与行业覆盖     此次走进新余学院的工程师团队可能涵盖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江西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例如,来自新余本地光伏企业(如赛维LDK)的工程师可能分享光伏电池技术迭代、新能源项目落地经验;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师或结合江西“智联江西”战略,讲解工业机器人应用、数字化工厂建设等实操案例。  2. 课堂形式创新     案例式教学:以具体工程项目为切入点,如“某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设计流程”“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难点”,拆解技术方案与实施细节。     互动研讨:设置学生提问、小组模拟设计等环节,工程师现场点评,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如材料力学、控制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     技术前沿分享:结合“双碳”目标、工业4.0等趋势,介绍5G+工业互联网、绿色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人才需求方向。  3. 校企合作延伸     活动可能同步启动校企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签约仪式,或发布“工程师导师制”计划——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校外导师,参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为学生提供从课堂到职场的过渡支持。  # 三、对新余学院与学生的影响  1. 院校层面     - 推动工科专业(如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的课程改革,促进“新工科”建设与产业需求同步;     - 积累企业真实项目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库,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样本。  2. 学生层面     认知升级:直观了解行业岗位要求,例如工程师需掌握的CAD/CAM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等,明确职业规划;     技能提升:通过工程师演示的“故障诊断”“方案优化”等实操场景,弥补实验室教学的局限性;     就业优势:提前接触企业技术标准与文化,在实习、求职中更具竞争力。  # 四、产教融合的深层价值  该活动是江西省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具体实践。以新余为例,作为“中国新能源科技城”,当地产业对光伏、储能、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旺盛,而新余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通过“工程师进课堂”可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 五、延伸思考:产教融合的挑战与优化  挑战:企业工程师授课时间碎片化、高校课程体系调整滞后、知识产权转化机制不完善等;  优化方向:可探索“课程模块嵌入”模式(如企业独立开设短期实训课程)、建立校企联合授课考核机制,或通过政府补贴鼓励企业深度参与教育环节。  通过此类活动,高校课堂正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塑造”转型,而工程师的参与不仅是技术经验的传递,更将产业思维、创新精神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13:04 , Processed in 0.0397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