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重庆铜梁:“三方共耕”绘就农业发展新画卷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15: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铜梁的“三方共耕”模式,通过供销社、村集体、农户三方联动,探索出一条集土地整合、科技赋能、利益共享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以下从模式内涵、运作机制、实践成效及创新价值四方面解析: 一、模式内涵:三方联动,共耕共享“三方共耕”由供销社(技术+服务)、村集体(组织+监督)、农户(土地+劳动)组成利益共同体:  供销社:提供“育、耕、种、防、收、售”全程社会化服务,统筹农机设备、农资供应、技术培训及销售渠道(如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直播带货),降低农户生产风险。  村集体:归集闲置土地,组织村民参与生产,监督账务与质量,并将种粮直补等补贴作为风险基金,筑牢保障。  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田间劳作,享受“租金+务工+分红”三重收益,同时保留土地承包权,避免流转风险。 二、运作机制:精细分配,风险共担1. 收益分配:     水稻等主粮:按6:0.5:3.5比例分红(供销社60%、村集体5%、农户35%),农户亩均分红近600元。     轮作作物(如青菜头):侧重农户收益,按2.5:0.5:7比例分配,农户占70%,亩均增收超400元。     叠加收益:农户务工日均80-100元,全年亩均综合收益超1000元,远超土地流转收益(约500元/亩)。  2. 风险共担:农业补贴存入村集体作为风险基金,丰年补歉,保障农户底线收益;供销社兜底收购,避免“增产不增收”。 三、实践成效:激活土地,富民强村破解撂荒难题:在福果镇高山村,通过“三方共耕”复耕闲置土地,2024年推广至5镇23村,服务面积3万余亩,水稻亩产稳定1200斤,全程机械化节省人工成本30%。  村户双增收:2024年带动23个村集体平均增收11万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白羊镇水碾村试点首年,村民亩均收益破千元,吸引80%农户主动加入。  产业升级:供销社组建10支农机服务队,年服务33.7万亩次,推广“芯农服”AI平台实现数字化调度;联合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引入水肥一体化、生物降解农膜等绿色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样板。  市场拓展: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高楼萝卜等农产品出口越南、韩国,2024年农合联日均外销农产品50吨;创新“供销集市”“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破百万,订单种植2万亩保底价收购。 四、创新价值:从“共耕”到“共富”的系统升级1. 组织创新:打破传统土地流转“业主-农户”二元结构,构建“三方同为甲方”的平等合作关系,激发内生动力。  2. 要素融合:供销社的技术资本、村集体的组织资本、农户的土地劳动资本深度融合,实现“1+1+1>3”的效益。  3. 生态延伸:依托农合联“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叠加信用互助(会员小额拆借)、金融授信(10家银行集体授信),破解融资难;通过“供宝宝”追溯平台提升农产品信任度,构建全产业链服务网。  4. 未来方向:2025年计划推广“智慧春播”,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化“巴岳农庄”共富改革,推动全域土地整治与现代农业融合,目标2027年覆盖10万亩耕地,打造重庆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标杆。 结语铜梁“三方共耕”不仅是耕地模式的创新,更是乡村治理的变革。它以“利益共享”激活土地沉睡资源,以“科技赋能”提升农业质效,以“生态闭环”保障可持续发展,为全国丘陵地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铜梁样本”。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5 02:05 , Processed in 0.0801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