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海西宁湟中区:“智”造田野新图景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17: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西宁湟中区正以科技为引擎,在广袤田野上描绘“智”造新图景,通过智慧农业、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破解高原旱作农业困局,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一、智慧农业: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地”湟中区打造无人化智慧农场,在拦隆口镇班仲营村实现无人旋耕、覆膜、收获,传感器24小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施肥。2025年首次在蚕豆种植中推广膜下滴灌技术200亩,通过“以水带肥、水肥耦合”,预计单产提升25%以上。马铃薯水肥一体化示范田此前已实现增产25.5%,如今技术向蚕豆、冷凉蔬菜等作物扩展,人工成本降低20%,收益提升30%。依托智慧农业综合管控平台,整合田间物联网数据、农产品价格信息,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卡约初禾公司建成潮汐式自动化育苗中心,2人日育20万株苗,高架草莓育苗技术标准化,配合5栋智能温室,冬季果蔬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全区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77.9%,农业科技贡献率64%,良种覆盖率98%,航天蔬菜等47个优质品种落地生根。 二、产业升级:小作物撬动大市场“湟中蚕豆”借力科技复兴:种植户张生海流转200亩撂荒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目标将“青海12号”蚕豆出口量从年80吨扩大,累计创汇超300万美元。全区形成“合作社+技术员+农户”模式,在多巴、李家山等镇打造200亩示范田,推动蚕豆产业绿色转型。冷凉蔬菜成“热产业”:利用高原气候优势,发展露地冷凉蔬菜24.59万亩,通过绿色防控、冷链储运,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省外销量53万吨,带动10万余人就业。拦隆口镇下鲁尔加村种植户田发德承包173亩地,依托智慧平台管控品质,年用工5000人次,户均增收过万。 三、生态打底:梯田变“三保田”,青山成底色针对旱作农业区水土流失问题,湟中区实施黄河流域坡耕地治理工程,2022年在田家寨镇新修水平梯田1.27万亩,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变为“三保田”。小卡阳村村民李生刚流转100公顷梯田,种植小麦、土豆,土壤改良后预计增产翻倍,逐步形成“梯田产业化、种植全膜化”模式。2023年全区治理水土流失44平方公里,谷坊群、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完善,为智慧农业提供生态保障。 四、品牌与未来:从“种得出”到“卖得俏”湟中区构建“智慧生产+品牌营销”闭环:草莓脱毒育苗中心通过花药脱毒技术,种苗销量全国领先,3年输往20省市1200万株,增产30%;“湟中蚕豆”申报区域公共品牌,计划拓展日本、东南亚市场。同时,依托消费帮扶物流补贴、电商平台,冷凉蔬菜实现“高原直供”港澳,2024年外销额15.9亿元。 结语湟中区的“智”造田野,是科技赋能与生态治理的双向奔赴:传感器织就“数字农田”,梯田锁住“山水乡愁”,小作物闯出新天地。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这片高原土地正以科技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的湟中答卷。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4 19:18 , Processed in 0.0369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