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重构电池商业模式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1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重构电池商业模式在“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全球领先的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共同发布“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提出到2040年实现50%的新电池生产不依赖原生矿产资源,全面推动电池产业向循环经济转型。这项计划是首个由中国企业发起的全球性循环经济项目,覆盖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并联合政府、学界和投资界多方协作,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效、可循环、有韧性的全球能源体系。为实现这一愿景,“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的四大行动纲领同时发布,为电池产业向循环经济全面转型指明方向,推动产业系统性变革。## 一、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范式转移商业模式创新是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传统的电池销售模式主要以产品一次性售卖为主,电池在使用周期结束后往往面临回收困难、价值无法充分挖掘的问题。而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企业正积极探索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最大化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一)换电模式:便捷与成本的双赢换电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形态,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以宁德时代为例,其规划的10000个换电站网络已在国内取得显著进展,覆盖31个省。在换电过程中,用户无需漫长等待充电,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电池更换,大大提升了使用便利性。从成本角度来看,“车电分离”模式让用户购车成本降低30%以上。这是因为用户无需一次性支付高昂的电池购置费用,只需按需租赁电池并支付使用费用,减轻了前期购车负担。对于运营方而言,换电站模式有助于集中管理电池,通过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梯次利用规划。 (二)电池银行:共享经济的新应用“电池银行”概念的提出,为电池资产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在这种模式下,电池被视为一种“共享资产”,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单块电池利用率提升2 - 3倍。以商业运营场景为例,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在白天可用于车辆行驶,满足用户出行需求;夜间车辆闲置时,电池可被调配至储能电站,参与电网的削峰填谷,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用电高峰时释放。这种跨场景的灵活调配,让电池在不同时段、不同应用场景中持续创造价值,不仅提高了电池的使用效率,还拓宽了电池的盈利渠道,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变为多元化的服务收益。 (三)共享车队:一体化运营的探索共享车队模式将车辆与电池服务深度融合。企业通过统一采购车辆和电池,组建共享车队,为用户提供出行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对车辆和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电池选型开始,就充分考虑其可回收性和梯次利用潜力;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掌握电池健康状况,合理安排维护和更换计划;当电池达到车辆使用的退役标准时,可迅速将其调配至共享车队内部的储能设施或其他对电池性能要求稍低的应用场景中,实现电池的梯次利用。这种一体化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减少了对新电池的需求,促进了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重塑价值链:从“制造导向”到“低碳导向”价值链的重塑是电池循环经济转型的核心环节,它涉及从原材料开采、电池制造、产品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流程变革。宁德时代推出的“时代碳链”管理系统,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数字化支撑,将循环经济理念深度融入每个环节,推动整个价值链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 (一)材料端的定向循环技术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传统电池产业严重依赖原生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对环境造成破坏。宁德时代的定向循环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突破。该技术能够使镍、钴、锂等关键元素回收率超99.3%,这意味着大量原本废弃的电池材料能够被高效回收再利用。以2024年为例,该公司回收13万吨废旧电池,生产1.7万吨锂盐,相当于减少26万吨碳酸锂的原生开采。这种从“资源开采 - 产品制造 - 废弃物排放”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回收 - 再制造 - 资源再利用”的循环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原生矿产的依赖,还大幅减少了开采过程中的碳排放,从源头推动了价值链的低碳转型。 (二)制造环节的低碳转型在电池制造环节,“时代碳链”管理系统发挥着全面监控与优化的作用。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企业能够精准识别高能耗、高排放环节,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例如,优化生产工艺流程,采用更节能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精准度,减少因次品率导致的资源浪费和额外能耗,实现制造环节的绿色、高效生产。 (三)回收环节的规模化与高效化回收环节是电池循环经济价值链的重要闭环。宁德时代构建的全球最大电池回收网络,年产能达25万吨,宜宾回收基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回收过程中,采用“定向修复”技术,使退役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可直接用于新电池生产,实现“同级循环”。与传统湿法回收相比,该技术能耗降低50%,碳排放减少60%,有效解决了“回收即降级”的行业难题。规模化的回收网络和先进的回收技术,不仅提高了资源回收效率,还降低了回收成本,使回收的电池材料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进一步促进了价值链的循环流转。## 三、产品再设计:从“耐用性”到“可拆解性”的设计革命产品设计作为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起点,对循环经济的实现起着基础性作用。传统电池设计主要关注产品的性能和耐用性,而在循环经济理念下,“易拆解优先”原则正成为新的设计核心,从源头上为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和梯次利用奠定基础。 (一)模块化设计提升循环寿命与可拆解性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在模块化设计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通过模块化设计,将电池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可更换的模块,当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只需更换相应模块,无需整体更换电池,大大提高了电池的维修便利性和使用寿命。目前,其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已达到18000次,较传统产品延长3倍。同时,模块化设计使电池在回收拆解时更加便捷,可快速将不同模块分离,分别进行处理和回收,提高了回收效率。例如,在回收过程中,可将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模块分别拆解,针对不同模块的特性采用相应的回收技术,提高材料回收率和回收质量。 (二)可拆卸电芯结构促进梯次利用可拆卸电芯结构是另一个重要的设计创新。这种结构设计使电池在退役后,电芯能够方便地从电池组中拆解出来,进行梯次利用。以电动汽车电池为例,当电池在汽车上的使用寿命结束后,其电芯仍具备一定的剩余容量,通过可拆卸电芯结构,可将电芯重新组合,应用于储能电站、低速车电源等对电池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场景中。据测试,采用可拆卸电芯结构使电池回收效率提升40%,为梯次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从设计源头就考虑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降低了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成本,为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完善回收闭环:从“零散回收”到“规模化同级循环”回收闭环的完善是电池循环经济能否成功的关键保障。建立高效、规模化的回收体系,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级循环比例,对于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打造可持续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 (一)规模化回收网络的构建宁德时代构建的全球最大电池回收网络,已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多个回收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的回收能力。以其在国内的回收网络为例,通过与各地的经销商、维修站、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广泛的回收渠道,确保退役电池能够高效、便捷地流入回收体系。同时,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对回收网络进行智能化管理,实时掌握回收电池的数量、类型、状态等信息,优化回收物流路线,提高回收效率,降低回收成本。 (二)同级循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同级循环是指回收的电池材料能够直接应用于新电池的生产,保持材料的性能和品质不下降。宁德时代的“定向修复”技术在同级循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宜宾回收基地,通过该技术对退役电池进行处理,使正极材料可直接用于新电池生产。数据显示,该技术较传统湿法回收能耗降低50%,碳排放减少60%。同级循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减少了因传统回收技术导致的材料降级问题,降低了对新矿产资源的需求,为电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三)回收标准与规范的建立随着回收行业的发展,建立统一的回收标准与规范至关重要。宁德时代积极参与国内外电池回收标准的制定工作,从电池回收的流程、技术要求、质量检测到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标准。例如,在电池回收流程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拆解、分类、存储、运输规范,确保回收过程的安全、环保;在质量检测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检测指标和方法,对回收电池和材料的性能、纯度等进行精准检测,保障回收产品的质量。通过建立标准与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提高整个回收行业的规范化水平。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4 18:25 , Processed in 0.10016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