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四川阆中: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30 0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四川阆中“活着的”千年古城的详细介绍: 悠久的历史渊源- 阆中古城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此后“阆中”二字沿用至今,历经各朝代,一直是郡、州、府、道治所。- 三国蜀将张飞曾在阆中镇守7年,为古城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文化遗迹。 独特的城市格局与建筑风貌山水城相融:阆中古城被嘉陵江环抱,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是“天人合一”的城市选址典范,体现了传统山、水、城相融的理念,成为“山水形胜之地,天人同乐之居”。唐宋格局、明清风貌:古城内有93条井字形街巷、270多座明清古民居院落,呈现出“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特色,被誉为“巴蜀古建筑实物宝库”。 完善的保护措施法治保障:2004年,四川省首部古城保护条例《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出台,明确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2019年修订后,保护范围从1.78平方公里拓展至23.17平方公里,增设环境协调区,并确定每年7月30日为“阆中古城保护日”。阆中还配套编制了《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10余项,建立非遗、古树等保护名录库。治理体系建设:成立正县级管理机构、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以及发动全民参与等举措,形成了“责任明确、协同高效”的治理体系,成功实现了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观念转变。 浓郁的烟火气息坚持“三个不迁”:不迁学校,保留每日2万学子穿行街巷的青春活力;不迁居民,守护4万原住民的市井烟火气息;不迁市场作坊,规范300余家传统工坊,让酿醋、蒸馍等民俗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发展特色旅游:居民将老宅改造成为特色民宿、非遗工坊,实现了“老屋新生”,使得上万人凭借旅游产业获得生计,形成了“因古城而起、因古城而兴”的良好发展局面。 丰富的文化传承多元文化交相辉映:阆中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春节老人”落下闳正是西汉时期的巴郡阆中人,此外还有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科举文化等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创新传承方式:组建专家智库,将废弃厂房本源堂打造成文化地标;非遗工坊不断创新传承方式,500余名传承人复原了“秀才赶考”“张飞巡城”等古老民俗活动,门神画、丝毯织造等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互融合。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6 05:21 , Processed in 0.0560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