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课间“15分钟”,一阵风还是有苦衷?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30 01: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间“15分钟”改革并非是一阵风,而是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初衷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苦衷,导致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具体分析如下: 改革的意义及落实较好的情况改革意义:将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虽是“小切口”,但意义重大。它延展了“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较好案例:各地小学基本落实了“课间15分钟”改革要求。例如北京市育翔小学阳光校区将部分课间延长至15分钟,老师用彩色线条和色块将操场划分成不同区域,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能充分活动。山东青岛市李沧区将全区小学课间都延长至15分钟,2024年全区小学生体质监测优良率同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近视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 改革落实中的苦衷观念未转变:唯分数论的观念没有改变,是改革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初中阶段课业负担重,面临中考升学压力,部分老师和家长更看重成绩,认为多讲知识、多做作业才是关键,所以老师想多占用课间时间授课,家长希望孩子利用课间做作业。教学任务难完成:一些老师认为延长课间会压缩课堂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江西南昌的一位老师称,一个课间延长5分钟,一天累计起来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这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安全顾虑:部分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出于对学生安全的担忧,将学生“限制”在教室内。校园意外伤害事故中,不少是发生在课间,一旦学生受伤,学校可能需承担责任,这让老师和学校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场地设施不足:城区学校生源增加,班级数量增多,人均活动场地紧张。如北京某重点小学1500名学生共用300平米操场,课间高峰期人均活动半径不足0.5米,导致学生活动空间受限。而且部分学校雨雪天气室内活动方案形同虚设,未配备足够的室内健身器材,也影响了课间活动的开展。考核指标冲突:教育部门的部分考核指标与健康目标存在冲突。如某县教育局将“学生违纪率”纳入校长KPI,教师职称评审中“课堂纪律管理”占评分权重30%,这使得学校和教师为了考核成绩,对学生课间活动进行严格管控,限制学生自由活动。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5 20:39 , Processed in 0.1499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