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白桦林到“亚洲第一湿地” 台胞探访额...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30 03: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白桦林到“亚洲第一湿地”,台胞在额尔古纳的探访之旅,串起了北疆生态的诗意与两岸同胞的心灵共鸣。2025年6月28日,24位台胞沿着草原公路北上,首先走进大兴安岭南麓的额尔古纳白桦林景区——这片7000余公顷的原始林带,曾在抗战时期遭日寇砍伐,如今因生态保护政策重现“纯白秘境”。台胞郑先生穿行林间,手握清甜的白桦树汁,想起甘肃胡杨林的金黄,而树干上系着的蓝色哈达和游客木牌上“无病无灾”的祈愿,让许女士感慨:“两岸民众心底的朴素愿望,从来都是相通的。”午后,车队转向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的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站在观景栈道上,200万公顷湿地铺展如绿毯,根河蜿蜒出“马蹄湾”“同心岛”的自然雕刻。国际濒危的白尾海雕掠过芦苇荡,丹顶鹤在浅滩踱步——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生命驿站”,每年2000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全球4%的丹顶鹤、17%的大鸨在此繁衍。来自台北的环境经济学硕士王逸明(2022年参访记录)远眺时感叹:“生态保护不是牺牲发展,而是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的财富。”台胞们的脚步丈量着生态变迁:从白桦林的重生到湿地的盎然,见证着中国北疆如何将“生态安全屏障”化作“幸福屏障”。郑先生坦言,许多台湾青年对大陆的认知仍停留在“信息偏差”,而眼前一望无际的草原、树抱石的自然奇观,“是台湾看不到的天地辽阔”。许女士则在湿地边的祈福树下驻足,将写有“两岸一家”的木牌系在枝头——这一刻,生态之美与同胞之情,在祖国北疆的绿水青山中悄然交融。(注:本文融合2025年台胞实地体验与历史保护脉络,结合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突出两岸同胞在自然与人文中的情感共鸣,呼应“亚洲第一湿地”的生态价值与两岸交流的深层意义。)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5 01:42 , Processed in 0.0617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