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云南各族民众同赛共乐 以体育促“三交”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30 0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以“体育+”模式推动各族群众“同赛共乐”,通过构建“赛事+文化+旅游”融合场景,将体育打造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流动纽带”,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一、品牌赛事:搭建民族共融舞台全省形成“一州(市)一品牌”赛事矩阵:红河州“乡村振兴杯”篮球赛吸引1.6万农村队员参赛,50万群众参与;大理巍山“民族团结杯”篮球赛与乡愁马拉松联动,实现“观赛+寻味”双体验;迪庆赛马节、普洱陀王争霸赛等传统赛事融入现代元素,年均举办361场民族体育活动,覆盖23万参赛人次、500万群众。弥勒市连续11年举办“阿细跳月生活艺术节”,将彝族传统舞蹈与啦啦操、斗牛赛等结合,2024年吸引190万游客,旅游收入6500万元,让各族群众在竞技中共享文化认同。 二、体旅融合:激活“三交”新场景云南创新“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将元阳梯田越野赛、石屏异龙湖环湖马拉松等赛事嵌入自然人文景观,2024年体育赛事带动消费7.8亿元。边境地区打造“中越两国一赛道”自行车赛、澜沧江—湄公河藤球邀请赛,2025年首届边境幸福村体育嘉年华吸引5国36支队伍,既促进跨境民心相通,又让80万旅居客深度体验少数民族生活。红河州建成1.4万个体育场地,人均面积2.73平方米,金平国门文化广场、屏边花山体育广场成为“健身+文化打卡”地标,日均服务各族群众超万人次。 三、日常浸润:体育融入生活肌理从清晨的太极、柔力球,到夜晚的“阿细跳月”“彝族打歌”,体育成为云南各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弥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日均接待健身群众3000人,乡村篮球场成为“村晚”舞台;红河州培养1.2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每千人2.9名,推动摔跤、射弩等20余项民族体育进社区、进校园。红河县组建大山里的女子足球队,9名队员获国家一级运动员,360人考入高校,体育不仅强健体魄,更打开边疆青少年看世界的窗口。 四、政策创新:构建长效机制云南在全国率先出台《体育促进“三交”意见》,将中华文化符号融入体育设施(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在NBL全明星赛、乡村定向赛等现代赛事中嵌入彝族火把节、傣族龙舟赛等元素。2024年全省体育产业规模达800亿元,37亿元赛事消费背后,是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中的情感共鸣。正如红河州“斗牛场边聊家常、赛事间隙学双语”的场景,体育不仅是竞技场,更是民族互嵌的“粘合剂”。 结语云南以体育为媒,让各族群众在“同场竞技”中增进理解,在“共庆节庆”中深化认同,在“共享发展”中凝聚合力。从边境村寨的篮球友谊赛到高原湖泊的马拉松,体育不仅强健了体魄,更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书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篇章。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5 19:25 , Processed in 0.0445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