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机制推动国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可从健全评价制度、加强战略协同、鼓励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具体如下: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明确评价目标: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评价机制核心,改变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模式。结合国企功能界定与分类改革,推进“一类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导国企资源向关键领域倾斜,如对承担“卡脖子”技术攻关企业,强化长期技术突破评价导向。 科学选取指标:建立科学、客观、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国企战略使命任务完成度设置相应指标。发挥出资人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判断和评估,增强评价科学性。 创新评价机制:延长评价周期,对重大战略使命任务开展定期评价,结合年度与周期评价引导企业长期行为。建立动态反馈机制,针对执行偏差及时提出改进要求,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确保与国家战略政策衔接。 强化机制保障:避免重复考核加重企业负担,确保战略使命评价与其他考核相互补充。将评价结果与企业资源配置、负责人晋升、薪酬激励等挂钩,激发国企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性。增强战略协同: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国有经济重大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国企履行战略使命,促进国资监管政策与产业、科技创新等政策协调。定期开展配套政策一致性评估,打通政策执行“中梗阻”,形成工作合力。鼓励科技创新: 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构建三层联动攻关体系,推动企业在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攻坚,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瞄准前沿颠覆性领域布局。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国企强化主体意识,参与国家级研发平台建设,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任务,与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创新联合体。建设概念验证等平台,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建立鼓励全员创新创造的体制机制:健全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赋予科学家更大自主权,开展中长期激励,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推动其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公共服务、应急能力等公益性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