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AI助推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1 06: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I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力,正推动育种从传统的“经验范式”向“数据范式”转变,使育种成为“可计算的科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准定位优质基因:通过对种质资源进行基因测序和分析,AI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的基因数据,精准定位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例如华南农业大学与企业合作打造的高通量生物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可对水稻种质资源鉴定与基因定位,找到优质种子基因,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智能设计育种方案:AI算法能够根据基因数据和目标性状,模拟不同亲本组合的育种结果,设计出最优的育种方案。强优势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往往需要测交成千上万个组合才能选出1个强优势组合,而依托全基因组杂种优势预测模型,利用算法可预测出高产组合,大大减少了田间试验的工作量和成本。加速育种周期:传统水稻育种平均需8—10年育成新品种,而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利用智慧育种方式,将育种周期压缩至3—5年,“华航香银针”的育种周期仅为4年。AI通过快速分析数据、预测结果,让育种过程中的筛选和培育环节更加高效,不再依赖大量漫长的田间观察和传统试验。精准预测作物表型:中国农科院科研团队开发的算法能够精准预测作物表型,计算时间比传统统计模型缩短290倍。通过对作物的图像、生长环境数据等多源信息分析,AI可以在作物生长的早期阶段就预测其最终的表型特征,帮助育种家更快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优化种植区域规划:中种集团发布的“玉米品种晋级与精准定位决策系统”,可快速、准确完成品种优劣势分析和适宜种植区域的精准定位。AI结合地理信息、气候数据等,能为不同品种的作物找到最适宜的种植区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4 18:01 , Processed in 0.0373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