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中国汽车业积极探索出海新模式,具体如下:品牌全球化与运营本土化结合: 多元化市场模式覆盖:小鹏汽车在欧洲探索出直营代理、代理制、“子公司+经销商”和总代理4种市场模式,基本实现对欧洲市场全覆盖,还通过赞助挪威当地自行车赛事等跨界营销方式,加深品牌在本土社区的认可度。 针对海外市场开发产品:岚图汽车计划到2026年覆盖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到2030年进入60个国家市场。岚图知音全球版针对海外市场进行适应性开发,同时整合本地服务资源与金融供应链,实现用当地资源服务当地用户。协同布局全链生态: 电池企业构建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国轩高科构建起从电池原料的矿产开采、材料生产、电池制造、产品应用到电池回收利用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计划通过自建回收供应链等模式,搭建99个回收网点,以应对欧美及东南亚多国出台的电池本地化生产等相关政策。 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茂建呼吁构建全球高质量智能超充网络,推动中国、欧洲、东盟检测结果互认,消除重复认证的数字壁垒。中国供应链企业还需加强与本地政府、企业的合作,打造适合当地的充电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搭建出海服务体系: 建立全球合规管理平台:联通智网科技建议中国车企在建立海外分公司时,设计风险可识别、流程可管控、责任可追溯的全球合规管理平台,保证与本地企业、本地法律法规的对接,并依托全产业链数字化底座,在多地部署车联网服务平台及服务团队,将出海数字化服务从车联网扩展到行业数字化领域。 完善后装市场服务:开思时代科技创始人江永兴建议,在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后装市场,供应商共建数字化网络,打通主机授权、配件维修、质保溯源等信息,为全球车厂车主提供更好服务。深化海外市场布局: 传统商用车巨头构建跨国价值链:中国重汽通过“技术驱动+本地化运营”模式,构建起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跨国价值链,在海外已建成29家KD工厂,经销网点覆盖90多个国家。一汽解放通过全球化布局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双重落地,发布“SPRINT 2030”国际化战略,推动国内外产品同步发展。 新势力企业推进技术输出与生态共建:速豹科技启动海外滑板系统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发布“双轨赋能”战略升级计划,一方面与海外伙伴联合开发下一代电动重卡车型,另一方面开放核心技术平台,赋能更多海外车企。加强合资合作与本土化生产研发: 与当地企业合资:零跑与Stellantis合资成立“零跑国际”,借力当地渠道网络,轻资产切入欧洲市场。 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比亚迪在匈牙利建设生产基地、设立欧洲总部和研发中心,并与当地企业达成钢材供应协议,建立起完整产业链体系。小鹏汽车开启印尼本地KD工厂组装下线,理想汽车首个海外研发中心在德国启动,广汽在米兰建立设计中心,众多车企通过本土化生产研发更贴近当地消费者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