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别让“注水的志愿填报服务”浑水摸鱼 郭元鹏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2 00:5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别让“注水的志愿填报服务”浑水摸鱼《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平台上涌现大量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收费从数百元至数万元不等。不少受访考生及家长反映,部分辅导机构专业性存疑,服务注水严重,甚至存在虚假宣传、服务外包、推卸责任等问题。一旦志愿填报失误,考生往往面临退款难、维权难的困境,呼吁“谨慎选择,理性决策”。志愿填报的注水服务,犹如一场精心包装的“割韭菜”骗局。志愿填报服务市场的乱象,首当其冲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严重“掺水”。部分机构打着“内部数据支撑”“专业团队运作”“一对一定制服务”的旗号,实际提供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模板化内容。所谓的“专业团队”,可能是毫无志愿填报指导经验的临时招募人员,甚至连基础的院校专业知识、录取规则都一知半解。他们通过网络搜集公开数据,简单整理后便包装成“独家资料”,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虚假宣传更是成为这些机构招揽生意的“惯用伎俩”。一些机构宣称能通过“特殊渠道”获取内部招生信息,保证考生被心仪院校录取;有的夸大服务效果,用“低分高就”“保录名校”等承诺吸引家长。志愿填报服务乱象丛生的根源,在于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与监管的双重缺位。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市场需求庞大,每年数百万考生及其家庭都是潜在客户,且家长在孩子教育投入上往往不惜成本,这使得志愿填报服务成为“暴利行业”。一些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放弃专业与责任,选择用低成本、高溢价的注水服务“割韭菜”。从监管层面来看,志愿填报服务行业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专门法律法规,缺乏明确的行业准入标准和服务规范。教育、市场监督管理等多部门存在职责交叉、监管空白等问题,导致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不足。违规成本低、监管难度大,使得不少机构有恃无恐,肆意扰乱市场秩序。此外,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服务的盲目依赖与认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乱象。面对复杂的志愿填报规则和海量信息,许多家长和考生缺乏自主分析能力,将希望完全寄托在咨询机构身上,忽视了对机构资质和服务质量的考察,为不良机构提供了生存空间。要通过多方协同发力,坚决挤掉服务中的“水分”,才能让志愿填报服务回归专业与规范,真正成为家长和考生值得信赖的帮手,而不是收割焦虑的“镰刀”。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4 15:26 , Processed in 0.0848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