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四百余件档案见证我国航空遥感创新之路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2 10: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7月1日,“寻踪空天记忆——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四十周年档案主题展览”在北京新技术基地正式展出,400余件档案系统展现了中国航空遥感事业从无到有、从拓荒探索到技术突破的发展历程。以下是这些档案所见证的我国航空遥感创新之路的具体内容: 早期拓荒探索遥感中心的组建:20世纪80年代初,在腾冲航空遥感试验的引领下,我国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1985年4月,中国科学院在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共同支持下组建航空遥感中心,这成为我国遥感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第一代航空遥感系统建设:多件早期档案呈现了以“奖状”遥感飞机为平台的第一代航空遥感系统批复建设(1984年)、引进改装(1985年)以及交付、首飞(1986年)的历程,标志着我国航空遥感事业的起步。 自主创新发展新一代航空遥感系统项目:展览中以新舟60遥感飞机为平台的新一代航空遥感系统项目的各项任务书、可研报告、验收报告等全流程材料档案,系统呈现了我国在航空遥感领域自主创新的历程,标志着我国彻底摆脱了对国外遥感飞机的依赖,实现了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跨越。技术突破与能力提升:经过40年发展,航空遥感中心现拥有4架航空遥感飞机,建成了具有多载荷同时装载能力和协同作业能力的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空中实验室,实现了我国大型航空遥感系统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跨越。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应急减灾任务中的应用:丰富的图文档案生动呈现了航空遥感中心在国家重大应急减灾任务中发挥的技术支撑作用,如在汶川地震、河南洪灾等重大危机中,航空遥感中心快速响应,第一时间获取灾区高清影像,为救援决策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充分展现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国土监测与评估:“十三五”期间,航空遥感中心累计完成应急飞行任务上百次,覆盖国土面积超千万平方公里,为灾害评估、生态监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国家信息化战略、数字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对地观测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数据源。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11:50 , Processed in 0.1856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