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海:高原“种”绿电 日光“生金”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2 10: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高原‘种’绿电 日光‘生金’”生动描绘了青海依托独特的高原地理与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将丰富的日光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的发展图景。以下从资源禀赋、产业发展、价值转化三个维度展开解析: 一、高原“种”绿电: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58米,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光照条件“先天优越”:年日照时数达2500-3600小时,年总辐射量每平方米超过6000兆焦,远超中东部地区,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天然粮仓”。土地资源“空间广阔”:戈壁、荒漠、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面积广阔,适合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避免与农业、生态用地冲突。产业布局“集群发展”:依托资源优势,青海已形成以海南州、海西州为核心的光伏产业基地,如共和县塔拉滩光伏园区,连片光伏板如同“蓝色海洋”,成为全球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基地之一,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 二、日光“生金”:从清洁能源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价值青海的太阳能资源不仅是“绿色电力”的来源,更通过产业链延伸与生态协同,实现了多重“生金”效应:1. 电力输出:点亮“绿色经济”     青海的光伏电力通过“青豫直流”等特高压工程外送,每年可向中东部地区输送数十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千万吨,同时为本地带来稳定的电力收益。2. 产业延伸:激活“光伏+”链条     - 依托光伏产业,青海发展了多晶硅、光伏组件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从硅料到电力”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就业与经济增长。   - 探索“光伏+生态修复”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牧草、中药材,或养殖牛羊,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修复了荒漠生态,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草、草上养羊”的循环经济。3. 生态增值:守护“高原明珠”     太阳能作为零排放能源,减少了青海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助力保护三江源、青海湖等重要生态区的脆弱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绿色动力”。 三、青海的启示: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青海的实践证明,清洁能源不仅是环保选择,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核心逻辑在于:  立足禀赋,精准定位:将“高海拔、强日照”的地理劣势转化为“绿电资源”的竞争优势;  创新驱动,多元协同:通过技术创新(如光伏与储能结合解决波动性)、模式创新(如“光伏+生态”“光伏+乡村振兴”),拓展产业价值边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守护生态红线,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如今,青海的日光正持续“生金”,不仅为中国“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更成为高原地区绿色转型的生动样本。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06:26 , Processed in 0.0533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