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是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林+”模式通过巧妙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特色种养或森林康养产业等,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绿色动能。具体表现如下: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林+”模式可发展林果、林药、林农、林禽、林光、林旅等多种经济形式。例如九华山林场按照“森林+”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黄精、淫羊藿等药食两用产业,开创林下种养循环经济;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陈良屯村发展“林花+林旅”经济,林下种植牡丹、芍药等花卉,吸引游客观赏,实现多产业融合。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林下种植养殖可直接带来农产品收益,如云南武定县滑坡村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预计亩产1500公斤左右,亩均产值约4.5万元。另一方面,能创造就业机会,滑坡村的天麻种植项目带动本村及周边200余名闲置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日增收120元。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很多地方推动林下经济产业从单一的种养殖向多元发展,从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如湖南郴州安仁县对林下套种的枳壳进行精深加工,从过去单一的初产品,发展到拥有14个精深加工环节的整条生产线,附加值翻了5倍以上。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将林下种植、养殖、采集业与森林旅游业相结合的旅游模式。如重庆市竹山镇探索“林下经济+康养”发展模式,依托金佛山良好的森林植被生态,打造千亩生态农场、森林运动场所等康养设施,开展绿道骑行、森林徒步等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林下种养模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例如甘肃省刘家峡镇北新村在桃林下养鹅,鹅群可以消灭桃林害虫,鹅粪还能成为桃树的肥料,既节约了养鹅成本,又促进了桃树生长,形成了生态良性循环。目前,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约1万亿元,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致富,已发展成为不少山区林区重要的绿色富民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