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警惕这些招生诈骗陷阱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2 17: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招生季都是诈骗分子活跃的时期,他们利用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心理、信息差等设下各类陷阱,让人防不胜防。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招生诈骗陷阱及防范建议,务必提高警惕: 一、常见招生诈骗陷阱类型# 1. “内部指标”“花钱买分”陷阱套路:诈骗分子自称“学校内部人员”“教育局关系户”,声称有“特殊招生指标”“补录名额”,只要缴纳高额“打点费”“赞助费”,就能让分数不够的学生被录取,甚至承诺“低分高录”“保过”。特点:通常要求现金交易或私下转账,且会以“保密”为由拒绝签订正规协议,后期可能以“名额紧张”“需要加钱”等理由继续索要费用,最后失联。# 2. “虚假大学”“野鸡学校”陷阱套路:不法分子伪造虚假大学官网、招生宣传册,校名往往与正规高校相似(如“北京邮电大学” vs “北京邮电科技学院”),以“低分录取”“颁发国家认可学历”为诱饵,骗取学费。特点:这类学校无办学资质,学历不被国家承认,学生毕业后无法学历认证,且学校可能仅为“空壳”,甚至没有实际校区。# 3. “提前查分”“改分”陷阱套路:高考、中考等成绩公布前,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微信等发送“可提前查分”“花钱改分”的链接或信息,要求家长支付“查分费”“改分手续费”,实则链接为钓鱼网站,用于盗取银行卡信息。特点: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希望分数更高”的心理,操作流程看似“正规”,但本质是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 4. “奖学金”“助学金”诈骗套路: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教育局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家长或学生,称其符合“奖学金”“助学金”申请条件,需要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或要求先缴纳“手续费”“激活费”才能领取,实则盗刷银行卡或骗取费用。特点:语气权威,可能准确报出学生姓名、学校等信息(信息可能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诱导受害者放松警惕。# 5. “特长生”“保送”骗局套路:针对艺术、体育等特长生,声称可通过“内部测试”“花钱买证书”等方式获得保送资格或降低录取标准,骗取“培训费用”“测试费”等。特点:抓住部分家长“走捷径”的心理,虚构不存在的测试或证书,强调“机会难得”,催促尽快交钱。# 6. 虚假“留学中介”陷阱套路:非法中介声称能“快速办理留学签证”“申请排名靠前的海外名校”,收取高额中介费后,提供虚假录取通知书,或办理的学校为国外“野鸡大学”,导致学生出国后无法正常入学。特点:夸大宣传,承诺“保录取”,但不签订正规中介合同,或合同条款模糊,后期出现问题时无法维权。 二、防范招生诈骗的“五要五不要”1. 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招生政策、录取结果、学校资质等信息,务必以教育部门(如教育部、省教育考试院)、正规学校官网或官方招生办发布的内容为准,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小道消息”。2. 要核实对方身份     若有人自称“内部人员”,可要求其提供工作证件,并通过学校官网公布的电话核实身份;对陌生电话、短信中的信息,务必多方求证,不轻易相信。3. 要拒绝“私下交易”     正规招生录取有严格流程,不存在“花钱买名额”“内部指标”等情况,任何要求私下转账、现金交易的行为都可能是诈骗,学费、费用等需通过学校官方渠道缴纳。4. 要保护个人信息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切勿轻易透露给他人,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扫描不明二维码,避免个人信息被用于诈骗或盗刷。5. 要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若不慎被骗,立即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联系方式等证据,拨打110报警,并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以便尽快挽回损失。 三、总结招生诈骗的核心是利用“焦虑”和“侥幸”心理,抓住信息不对称的漏洞。记住:正规招生不花钱买名额,录取流程公开透明,学历认证可查,任何“走捷径”的承诺都可能是陷阱。遇到不确定的情况,多向学校老师、教育局咨询,保持理性,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12:44 , Processed in 0.0551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