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发挥制度协同力是做好“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原则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3 02: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挥制度协同力是做好‘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原则”这一观点深刻把握了国家发展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特征,对于确保“十五五”期间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落地见效具有关键意义。制度协同力强调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制度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合力,避免制度碎片化、政策冲突或执行空转,从而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下从多维度展开分析: 一、制度协同力的核心内涵制度协同力本质上是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整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横向协同:同一层级的不同领域制度(如经济、社会、生态、科技等)相互衔接,避免政策“打架”。例如,科技创新政策需与产业升级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联动,才能真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纵向协同: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制度执行形成呼应,既保证中央政策的统一性,又兼顾地方实际的灵活性。比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需在国家统一标准下,结合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实施细则。时序协同: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安排相协调,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短期调控政策,需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期制度改革(如要素市场化配置、收入分配改革)形成衔接。 二、“十五五”规划为何需要强化制度协同力?“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复杂、改革任务更艰巨,对制度协同的需求尤为突出:1. 破解系统性难题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中的问题多为“复合型”,如共同富裕需统筹收入分配、公共服务、区域协调等多领域改革;“双碳”目标需衔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制度,单一制度难以奏效。   2. 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重要保障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科技竞争白热化等外部环境,要求国内制度体系具备“弹性协同”能力。例如,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制度需与科技自立自强、国际贸易规则对接等制度联动,增强抗风险能力。3. 提升政策执行效能的关键路径     过往实践中,部分政策因部门壁垒、地方利益冲突导致“落地难”。例如,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农业、财政、土地、教育等多个部门,唯有通过制度协同打破条块分割,才能避免资源分散、重复建设。 三、如何在“十五五”规划中发挥制度协同力?1. 构建“顶层设计-中层衔接-基层落实”的协同框架     - 顶层明确制度协同的“核心目标”,如以“高质量发展”统领经济、科技、生态等领域制度设计;     - 中层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如成立专项协同工作组),解决政策制定中的“交叉地带”问题;     - 基层通过试点先行(如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积累协同经验,再逐步推广。2. 强化制度“废改立”的协同性评估     在制定或修订制度时,引入“协同性审查”机制,评估新制度与现有制度的兼容性。例如,出台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时,需同步考量其与财政支出、产业扶持、区域平衡等政策的匹配度,避免“单兵突进”。3. 以数字化手段打破协同壁垒     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减少制度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例如,社保、医保、民政等民生领域的制度协同,可通过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4. 平衡“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协同边界     对于全国性重大制度(如市场准入、生态红线),需强化中央统筹;对于区域性政策(如自贸区改革、地方产业政策),则在国家框架内鼓励地方探索协同模式,形成“全国一盘棋”与“地方特色”的有机结合。 四、制度协同力的实践案例与启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通过建立跨江浙沪三地的生态补偿、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等协同制度,打破行政壁垒,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协同提供了范例。  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制度:通过衔接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成果转化等配套制度,解决了“科研与市场脱节”问题,体现了科技领域制度协同的成效。这些案例表明,制度协同并非“削足适履”,而是通过明确权责边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监督评估,让各类制度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各展所长”,最终形成1+1>2的合力。 结语“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本质上是一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系统升级”。发挥制度协同力,既是应对复杂挑战的“方法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唯有让制度体系从“零散化”走向“协同化”,从“单兵作战”转向“联合作战”,才能确保“十五五”期间的各项战略目标真正转化为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09:54 , Processed in 0.0771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