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青春在祖国需要之地绽放光彩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3 05: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春在祖国需要之地绽放光彩  当时代的接力棒传到青年手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镌刻在青春基因里的信念与行动。从塞罕坝林场的年轻造林者用双手染绿荒漠,到驻村第一书记在山沟沟里绘就乡村振兴图景;从科研实验室里“90后”团队突破技术壁垒,到边防线上“00后”战士用脚步丈量国土——青春的意义,从来都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 一、扎根基层:让青春在泥土中生根  在云南怒江的高山峡谷间,“95后”支教老师李丹阳放弃城市优渥条件,背着行囊走进乡村小学。她教孩子们用普通话朗读诗歌,带他们认识山外的世界,更用三年时间说服20多名辍学儿童重返课堂。“当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我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这样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国乡村遍地开花:大学生村官在田间地头推广电商助农,医学毕业生奔赴偏远地区卫生院坐诊,农技特派员用科技让老庄稼焕发新生。基层的土地或许贫瘠,但青春的汗水能让它成为生长希望的沃土。  # 二、攻坚前沿: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在航天城酒泉,“80后”总师团队让“嫦娥”奔月、“天问”探火;在芯片研发实验室,“90后”工程师日夜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抗疫最前线,年轻的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12小时,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守护生命的重担。中国天眼FAST的建设现场,曾有一群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工程师,在喀斯特洼地中爬悬崖、蹚泥沼,用青春的智慧编织“观天巨眼”。他们深知,祖国的需要之处,就是梦想绽放的最佳舞台。  # 三、传承精神:让青春在信仰中升华  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到“愿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李大钊,一代代青年用行动诠释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内涵。如今,在西藏阿里,边防战士顶风冒雪巡逻,用“缺氧不缺精神”的坚守守护国土;在海南三沙,年轻的驻岛工作者克服孤岛上的枯燥与艰辛,为建设“海上明珠”默默奉献。他们的青春,因与祖国的需要同频共振,而拥有了超越个体的厚重分量。  # 四、青年之问:我们该如何定义青春价值?  当“躺平”“摆烂”成为网络热词,总有一群青年用行动给出答案:  - 青春不是追名逐利的筹码,而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就像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在漫天黄沙中守护千年壁画,用青春延续文明的火种。  - 青春不是贪图安逸的借口,而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就像援疆援藏的青年干部,在高原与荒漠中践行“缺氧不缺斗志”的誓言。  - 青春更不是孤芳自赏的独白,而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就像支医支农的志愿者们,把听诊器、农技书带到乡亲们身边,让青春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价值。  站在时代的坐标上,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长征。当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青春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无论是雪域高原上的坚守,还是实验室里的钻研,抑或是乡村田野间的奔跑,都会成为照亮时代的光芒。正如诗人所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感情。”让我们以青春之名,赴祖国之约,在山河辽阔处写下属于这一代人的答卷。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04:32 , Processed in 0.0394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