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古村何以焕新韵?看贵州黔东南淬炼古寨活化实践样本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3 1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黔东南通过系统性保护、创新性传承、“农文体旅交”融合等方式,让古寨焕发出新韵,淬炼出古寨活化实践样本,具体如下:系统性保护:    整体风貌保护:黔东南州是贵州现有传统村落最多的市州,当地采取多种保护模式,对建筑风貌、街巷格局、景观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如榕江县栽麻镇大利侗寨,允许采用砖木结构对房屋进行改造,一楼内部适当用砖,外部用木材,二楼以上保留木质结构,既保留传统村落风貌,又强化防火安全。    生活方式与非遗保护:尊重传统村落村民的居住、生产、生活方式,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平县双江镇黄岗侗寨保留着完整的“稻鱼鸭共生”农耕系统,5000亩稻田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播种、收割方式,同时还传承着“喊天节”等古老祭祀活动。创新性传承:    借助新媒体传播:苗侗人家充满仪式感的传统节日和鲜活生动的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等方式走出深山。如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的侗族摔跤节,已有600余年历史,如今通过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吸引了众多游客,让这项源自农耕文明的技艺被更多人知晓。    举办文化活动:黔东南州陆续推出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传统戏剧展演等品牌活动,同时开展传统村落非遗资源深度普查工作,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让传统文化从“深山人未识”到“一朝天下知”。“农文体旅交”融合发展:    发展旅游业:许多古寨依托自身特色发展旅游,如雷山县郎德上寨1987年就开始发展文化旅游,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百余万人次。肇兴侗寨围绕“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思路,发展酒店、民宿、餐饮饭店433家,2024年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10.2亿元。    推动产业融合:镇远县报京侗寨通过产业筑基、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成为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当地推广小米种植,建成小米酒加工坊,注册商标,还发展辣椒、稻田鱼等产业。同时,将侗绣等非遗技艺与现代服饰设计结合,推出相关产品,并开设芦笙制作工坊,让村民实现增收。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23 06:46 , Processed in 0.0507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