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科学融合艺术,认知宇宙有了新“打开方式”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3 22: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人们认知宇宙提供了全新视角和途径。7月2日,“宇宙考古:时空探索”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便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生动实践,7月3日起对公众展出。以下是具体介绍:展览概况: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瑞士驻华大使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天文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办。展览分为“仪器和技术:绘制宇宙”“大数据的星空”“可持续的太空”“未来:行星之旅”四个部分,将科学探索和艺术诠释融为一体。融合形式:展览将宇宙中真实、分散、抽象的数据,通过数字装置、互动体验、动态雕塑和前瞻性设计等形式呈现出来,让观众能以更直观、更具趣味性的方式认知宇宙。部分展品介绍:    《动态宇宙》:基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实验室与实验博物馆学实验室联合开发的“虚拟现实宇宙项目”,利用自定义图形渲染引擎,将海量天文数据转化为可交互的宇宙三维模型。其具备跨越27个数量级的缩放功能,让观众能以三维视角遨游于不同尺度的宇宙空间。    《宇宙碰撞》:这是一套集成于碟形环境的交互式天体物理可视化系统,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望远镜采集的约500幅深空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碟形顶投影、光学增强模块等技术,使螺旋星云结构、星系碰撞过程等天体现象可视化呈现。    《时空弹性》:该项目将难以理解的引力透镜效应可视化,通过实时生成引力场曲率分布,让观众可以直观感知大质量天体引发的时空扭曲现象。    交互数据可视化装置: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实验博物馆学实验室制作,对数万颗卫星及空间碎片进行可视化动态呈现,直观展现了太空垃圾的现状,引发人们对太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此外,还有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基普·索恩携手美国当代艺术家莉娅·哈洛伦打造的《我们宇宙卷曲的一侧》。该书融合科学理论、诗歌语言与视觉艺术,借助水墨画将黑洞、虫洞等宇宙前沿概念呈现出来,也是科学与艺术融合认知宇宙的案例。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20:47 , Processed in 0.0475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