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热水”是生活中常见的养生建议,但近年来有说法称“多喝热水可能喝出食管癌”,这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其实,食管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喝热水”与食管癌的关联,核心在于水温过高,而非“喝热水”本身。以下从科学角度解析相关问题,并提醒需要警惕的饮食习惯。 一、“喝热水”与食管癌的关系:水温是关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可能致癌物”,其依据是多项研究发现,长期饮用高温饮品会增加食管癌风险。 原理:食管黏膜比较脆弱,适宜的进食温度在37℃左右。当水温超过65℃时,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热损伤,反复刺激可能导致黏膜增生、变性,长期可能诱发细胞突变,增加癌变风险。 误区澄清:“多喝热水”本身无害,甚至有助于健康,但如果习惯喝“滚烫的水”(如刚沏好的茶、煮沸后未放凉的水),才需要警惕。 二、除了高温饮食,这些习惯也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食管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以下几类习惯需特别注意:# 1. 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不仅是热饮,滚烫的汤、火锅、粥、烧烤等食物(温度超过65℃)同样会损伤食管黏膜。例如: - 趁热吃火锅、麻辣烫时,食物温度常达70-80℃,长期反复刺激食管,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增加癌变风险。# 2. 长期吃腌制、熏制、霉变食物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腊味):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能转化为亚硝胺(强致癌物),长期摄入会损伤食管和胃黏膜。 熏制、油炸食物:高温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增加消化道癌症风险。 霉变食物:霉变的粮食(如玉米、花生)含黄曲霉毒素,是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诱发食管黏膜病变。# 3. 长期吸烟、大量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食管黏膜,降低其抵抗力; - 酒精(尤其是高度酒)会损伤食管黏膜,同时可能促进致癌物的吸收,二者叠加会显著增加食管癌风险。# 4. 饮食过于粗糙、进食过快- 长期吃粗硬食物(如未煮软的杂粮、干硬的馒头)或吃饭狼吞虎咽,会导致食管黏膜反复被摩擦、损伤,形成慢性炎症,增加癌变隐患。# 5. 营养不均衡,缺乏关键营养素- 长期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C、E)、微量元素(如锌、硒),会降低食管黏膜的修复能力,增加细胞突变的可能性。 三、如何降低食管癌风险?1. 控制饮食温度:进食时等食物放凉至65℃以下再吃,喝茶、喝汤时先试温,避免“趁热吃”的习惯。 2. 调整饮食结构: - 减少腌制、熏制、油炸、霉变食物的摄入; -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适量摄入全谷物、优质蛋白(如鱼、蛋、瘦肉)。 3. 改善进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少吃过于粗糙的食物,减少食管黏膜摩擦。 4. 戒烟限酒:尤其避免吸烟+饮酒的双重刺激。 5. 定期筛查:食管癌高发人群(如40岁以上、有家族癌症史、长期有胃食管反流或慢性食管炎者)建议定期做胃镜或食管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总结“多喝热水”本身不会导致食管癌,但长期饮用或食用过烫的饮品/食物是风险因素之一。食管癌的预防需要从整体饮食习惯入手,避免高温、腌制、霉变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