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江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御厂,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宋景德年间,真宗命昌南镇烧造御器,底端均书“景德年制”,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昌南之名衰微,而景德之名远扬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客籍瓷商队伍不断壮大,瓷行、瓷庄和瓷号大量涌现,各地风俗习惯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内涵。 工艺特色工序复杂精细:有“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分为练泥、拉坯、利坯、绘画、施釉、烧窑六大流程,涵盖采矿、淘洗、制不、练泥、陈腐等众多工序。成型技艺多样:包括拉坯、利坯、印坯、雕镶等。其中拉坯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坯件;利坯是将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装饰技艺丰富:有青花、粉彩、古彩、玲珑、颜色釉等。如粉彩是釉上彩绘艺术,对颜色调配、料性掌握、烧成火候要求严苛。施釉方法多样:俗称“刹合坯”,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可使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烧窑技艺独特: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坯胎烧成瓷胎。 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传统手工成型工艺的艺术价值,其瓷器造型优美、装饰精美,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见证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经济价值: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出口产品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文价值:承载了瓷业窑工的生产和生活,是瓷都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体现了中国人敬畏天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传承与发展传承人:有陈圣发、王炎生、曹开永、兰国华、黄云鹏、李文跃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措施:2017年,景德镇市文广新局制作完成大型纪录片《匠心冶陶》,为后人学习手工制瓷技艺留下了宝贵资料。2013年,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申报国家5A 级景区,成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地、千年窑火的续烧地。创新发展:名坊园作为“手工制瓷大观园”,汇聚了众多高端制瓷企业、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和工匠,推动了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一些企业和艺人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材料、造型、釉彩融合的新尝试,将陶瓷与服饰、饰品、包等结合,让传统之美在更多日常领域焕发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