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长远考虑统筹全局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4 11: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长远考虑、统筹全局”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还是区域、行业的发展实践,都需要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长远考虑:避免短视化,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现代化经济建设不是短期的“冲刺”,而是长期的“马拉松”,需要立足未来趋势,防范短期行为对长远发展的损害。兼顾当前增长与长远潜力:若仅追求短期GDP增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如传统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或忽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慢变量”。而长远考虑要求在发展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如芯片、新能源技术)、完善教育体系、布局绿色产业,为未来几十年的竞争力积累动能。应对周期性与结构性挑战: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波动(如市场需求变化、全球经济周期),也面临结构性转型(如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替代、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长远规划需提前预判这些变化,例如通过“十四五”“十五五”规划等,明确产业升级方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路径,避免被动应对危机。案例参考:我国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正是长远考虑的体现——虽然短期内会对高耗能产业形成约束,但从长远看,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抢占绿色技术制高点,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光伏、风电、储能产业)。 二、统筹全局:打破局部利益壁垒,实现系统最优现代化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领域、各区域、各环节相互关联,任何局部的失衡都可能影响整体效能。统筹区域与城乡协调:我国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如东部沿海与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差距),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打破。统筹全局要求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等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如产业转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避免“一城独大”或“城乡割裂”,让经济增长的红利更均衡地覆盖全体居民。统筹产业与市场协同:产业升级不能孤立推进,需兼顾一二三产业融合(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文旅产业结合)、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平衡(防止资本过度流向金融投机,忽视制造业根基)。同时,要统筹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双循环,既依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培育内需,又通过“一带一路”等开放战略对接全球资源,形成“内外联动”的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底线:经济建设需在发展中筑牢安全屏障,包括粮食安全(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能源安全(避免对外依存度过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键环节自主可控)。例如,我国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推动油气资源进口多元化,就是在发展中统筹安全,避免因局部风险引发系统性危机。 三、长远与全局的结合:实现“动态平衡”长远考虑与统筹全局并非割裂,而是相互支撑:长远目标为全局统筹提供方向,全局协调为长远目标扫清障碍。- 例如,在数字经济建设中,既要长远布局5G、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等“新基建”(为未来数字社会奠基),又要统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与产业创新的关系(避免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脱节),还要平衡不同地区的数字鸿沟(如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支持),最终实现“技术进步—社会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总结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而“长远考虑、统筹全局”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它要求跳出“短期政绩”“局部利益”的局限,以系统思维、战略眼光规划路径,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质”与“量”并重、“快”与“好”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18:49 , Processed in 0.0551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