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可回收火箭成为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我国多家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以下是对一些可回收火箭生产流水线及相关基地的探访情况介绍:深蓝航天总部暨液体火箭总装基地:5月18日在无锡高新区落成。该基地占地75.2亩,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内有6条高柔性总装产线,可同时装配6发整箭,采用分段并行装配+脉动式发动机产线,生产周期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3。其主打产品“星云一号”是国内首款商业化中小型可回收火箭,计划2025年底首飞并进行垂直回收验证,成本直降70%;“星云二号”对标SpaceX“猎鹰9号”,运力达8吨,计划2027年用于载人亚轨道旅行。天兵科技张家港智能制造基地:2021年天兵科技投资40亿元建设,一期项目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6.12万平方米,具备大批量流水线式生产条件。基地设有箭体组装车间、发动机组装车间等多个生产测试单元。车间能够同时满足4个火箭箭体总装、2个火箭箭体测试任务,最多能同时组装18枚火箭,总装周期约为2个月,产能充沛时可年产30枚液体运载火箭和500台火箭发动机。未来,基地将主要承载天龙三号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液体运载火箭的批量化组件生产、部段总装等任务。安徽蚌埠火箭发动机装配基地:这是一处火箭发动机装配基地,火箭发动机作为火箭的“心脏”,对于可回收火箭至关重要。该基地的发动机要实现可重复使用,需进行多次试验,经历点火、滑行、再点火等过程。2024年年底,由这家公司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搭载到一款可回收火箭上,开展75公里级的飞行-回收试验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