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北上广深是餐饮创业的理想之地,如今却逐渐沦为餐饮创业“地狱”,生存淘汰赛日益加剧。具体表现及原因如下:具体表现 个体创业者亏损严重:许多个体餐饮创业者纷纷折戟沉沙。如北京北苑龙湖天街的海南米粉店店主Lora,落地成本70万,最终整店设备仅卖2000元,4年创业亏损超百万。上海的麻辣烫店店主李俊,年初开店,预想月入10万,结果单日营业额常不超千元,房租成本却近千元,近五十万开店成本付诸东流。 门店更新换代频繁:广州六运小区作为知名网红社区,餐饮小店更新换代速度惊人,能生存3年以上的店仅约15%,其余门店几乎每年都换主人。北京簋街也曾是一铺难求的“餐饮一条街”,如今却成为京城换租率最高的商业街之一。 连锁品牌收缩门店:今年以来,皮爷咖啡、汉堡王、稻香酒家等连锁餐饮品牌陆续调整北上广深核心商圈门店布局,关停了不少热门商圈的门店。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从北上广深彻底消失的餐企大约有4万家。 整体餐饮消费低迷:北京2025年1-5月全市餐饮收入同比下滑3.7%,一季度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亏损5219万元。上海2025年1-5月餐饮消费额同比下降2.5%。广州与深圳在2025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分别为2.2%、1.0%,远低于全国4.7%的平均水平。原因分析 经营成本高企:租金、人工、食材是压在餐饮店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一线城市尤为沉重。上海核心商圈50平米左右的小型商铺,月租金普遍超5万元,广州六运小区个别商铺月租金达700-800元/平米。一线城市招聘服务员月薪基本5000元起步,还需缴纳社保、提供食宿等。此外,一线城市餐饮同行通常会拿出营业额的5%-10%用于渠道推广,营销成本也较高。 消费市场转变:近几年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消费行为愈发审慎,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北上广深,消费者更是捂紧钱包,减少外出餐饮消费频次和单次消费金额。同时,一线城市人口外流,2024年北京、上海两地常住人口合计减少近10万人,人口减少导致消费随之减少。 市场竞争激烈:截至2024年底,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密度达每百万人口4.2家,远超国际警戒线,而商业地产中餐饮业态占比很大,有限的消费者被分散到更多场所。为争夺生存空间,餐饮店陷入内卷式价格战,新进入的创业者很难扛住这种残酷竞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