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美国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多项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被主动放开,被外界视为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路线的罕见松动。相关情况如下:取消乙烷出口限制:美国曾将乙烷视为潜在的“卡脖子”工具,对其出口中国进行严格控制。但中国沿海大型乙烷裂解项目布局多年,技术储备深厚,美国的限制未能起到预期效果,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降本增效的进程。7月3日,美国放行此前严格控制的乙烷出口,满载乙烷的货轮驶向中国。恢复芯片设计软件供货:美国三大芯片设计软件巨头曾被强行要求停止对中国企业供货,这些软件是芯片产业的关键工具。然而,封锁并未窒息中国芯片设计,国产EDA企业在断供阴影下爆发出惊人潜力,关键技术攻关提速,生态构建加速。美国巨头此次恢复正常供货,反映出对中国自主替代趋势的深层焦虑。解除对中国商飞的禁令:美国此前针对中国商飞及其C919项目实施了多项禁令,C919部分西方核心系统受其影响。但美国的断供威胁促使中国加快了大飞机产业链的国产替代方案推进速度。此次美国解除相关禁令,是对中国大飞机产业链加速“去美化”趋势的被动止损。有专家认为,中国精准的“稀土调控”是促使美国对华连退三步的关键推手。中国并未彻底关闭稀土供应大门,而是智慧地把握着流量阀门,确保美国民用领域的基本需求,却让军工等敏感领域如鲠在喉,这张王牌在谈判桌上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迫使美方重新掂量全面对抗的代价。不过,美国在一些领域对中国的顶尖科技封锁并未根本取消,如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仍被限制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端领域。美方此举是在7月9日关键关税节点前释放缓和信号,以在贸易谈判中获取更多利益,中国需保持冷静和警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