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近年来通过多层次政策设计与资源整合,构建起覆盖青年就业创业全链条的支持体系,具体举措包括: 一、产业扩容与岗位精准供给1. 工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 实施"工业倍增"行动,2025年计划开复工产业链重点项目14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同时,拓展第三产业就业空间,通过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领域新增规上限上市场主体120户,提供岗位3万个。例如,科尔沁区电商小镇已入驻16家企业,年销售额达2800万元的内蒙古原野春荞荞麦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数字人直播实现24小时不间断销售。2. 新兴业态与灵活就业培育 支持直播电商、外卖配送等新业态发展,2025年计划开发灵活就业岗位3000个,并培育无人机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人员。奈曼旗开展的"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培训,通过"以练促学"模式,学员在培训期间即尝试直播带货,部分学员已规划本地农产品带货项目。 二、创业扶持与资金保障1. 创业融资与补贴政策 2025年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支持个人创业500人以上,对首次创业且稳定经营1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就业3人以上的再给予2万元补贴。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按实际利率50%贴息。2. 创业孵化与服务升级 全市建成各级创业孵化基地21家,其中自治区级3家,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不低于30%)、导师服务及政策对接。例如,蒙兴科技与通辽职业学院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孵化出伟德新材料等科技型企业。 三、青年能力提升与精准服务1. 技能培训与见习计划 2025年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对培训后6个月内就业的学员给予课时补贴上浮50%的激励。就业见习补贴标准提高至自治区一类地区最低工资的70%,见习期满留用率超50%的单位可获100%补贴。例如,通辽市团委联合企业开发科研类、管理类见习岗位,每年组织见习1000人以上。2. 高校毕业生专项支持 实施"留才引智"计划,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放宽应届毕业生限制,2025年计划公开招录公务员400人、事业单位人员3000人。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每人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并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截至2025年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09%,通过"1311"帮扶机制实现精准对接。 四、社会协同与长效保障1. 政企校联动机制 建立"政府+协会+劳务经纪人+劳动者"四位一体转移就业机制,2025年计划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2.4万人,其中就地就近就业22万人。团委搭建"团团帮就业"平台,2025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73场,达成就业意向4254人次。2. 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优化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就业服务,如通辽市律师协会等提供见习岗位93个,发布招聘信息145条。全市建成1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整合人社、教育等部门数据,实现就业服务"一网通办"。 五、政策延续与成效显现2025年第一季度,通辽市城镇新增就业536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39.73%;农牧民转移就业保持在43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通过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稳岗返还等政策,2024年已为82家企业发放补贴51.63万元,稳定岗位1235个。未来,通辽市将持续深化"产业+就业"联动模式,推动新能源、现代农牧业等特色产业与青年就业创业深度融合,确保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