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二批10件示范文本应用典型案例。本批典型案例覆盖买卖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离婚、保证保险合同等常见多发纠纷,展现了示范文本在助力综治中心化解纠纷、便利群众参与诉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如下:1. 某物业公司与杨某等176户业主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法院通过示范文本赋能行业调解,助力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化解批量物业纠纷,促使法院90%以上物业纠纷通过调解方式解决,85%以上案件以物业公司及时整改促推业主自动履行物业费缴纳义务,实现“化解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2. 林某与张某离婚纠纷案:听力残疾人林某前往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诉讼服务人员向其提供离婚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林某通过勾选、填空顺利完成起诉状及相关材料准备,半小时内完成立案。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结合起诉状和答辩意见,快速明确争议焦点并促成双方达成一致,保障了残疾人诉讼权利,提升了解纷效率。3. 某商贸公司与某科技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某科技公司因某商贸公司拒付剩余货款,向四川省简阳市综治中心申请解决纠纷。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某科技公司填写起诉状示范文本,商会调解员指导某商贸公司填写答辩状示范文本,明确了争议点。调解不成转入诉讼后,法院10分钟内完成立案并分流至速裁团队,仅用时30分钟完成庭审,判决某商贸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实现了群众化解纠纷“最多跑一地”。4. 某包装公司与某物流科技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某包装公司向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起诉某物流科技公司拖欠货款。调解当日,某物流科技公司的代理人对照某包装公司的要素式起诉状,填写答辩状示范文本,几分钟即完成书写。调解员迅速确认无争议事实,归纳争议焦点并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降低了诉讼门槛,节约了企业解纷成本。5. 某批发市场20家商户与收货方买卖合同纠纷案:辽宁省大连市某批发市场20家商户因收货方违约向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起诉。法院“送法上门”,指导商户应用示范文本梳理纠纷情况、准备诉讼材料。商户们对照示范文本,有的发现遗漏货款,有的发现算错账或交货时间未到无需起诉。此次宣讲后,该批发市场相关纠纷立案一次性通过率大幅提升,实现了纠纷源头预防。6. 熊某与姚某、某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在该案中应用示范文本,助力争议焦点可视化,便于法官庭审中开展针对性调解,促使该类案件调解成功率从35%提升至54%,平均庭审时长缩短50%,有效提升了实质解纷效能。7. 艾某与托某离婚纠纷案:菲律宾籍的艾某向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诉讼服务人员向其介绍离婚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可避免中文表述困难和语言障碍。艾某当场勾选填写基本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补充相应材料,法官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立案,有效破解了外籍当事人诉状“书写难”问题。8. 某汽车销售公司与苏某等购车补贴纠纷案:综治中心引导购车补贴系列纠纷当事人应用示范文本,实现批量纠纷一揽子高效化解,做实定分止争工作,体现了示范文本应用场景广泛,可促推源头预防化解纠纷。9. 梁某与某银行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总对总”调解组织推荐应用示范文本后,当事人、律师在类型化纠纷预防化解中主动应用示范文本,反向促推“总对总”诉调对接提质增效,展现了示范文本贯穿解纷全流程的作用。10. 赵某与钱某民间借贷纠纷案:法院依托示范文本进行“上门普法+立案指导”,帮助当事人准确表达诉求,高效解决纠纷,切实减轻了群众诉累,体现了示范文本服务群众更精准的特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