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宁德:“一老一小”绘就文明新景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5 09: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宁德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构建起“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民生服务体系,将对老年人的关怀与儿童的成长需求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为文明城市建设注入温情力量。 一、精准施策,构建“老有颐养”服务网络宁德市紧扣老年群体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体系。福鼎市桐山街道溪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益路桐行”社区合伙人项目,汇聚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等力量,构建“养老+医疗+家政”一站式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社区即可享受便捷专业的照护服务。全市大力推行“互助孝老食堂”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截至2025年3月,已建成互助孝老食堂705个,日均服务老年人超1.6万人。中乘社区还创新“餐食+”服务模式,将送餐服务与居家安全守护结合,让“小食堂”承载起“大民生”。在医疗保障方面,宁德市推动医养结合深度发展,构建机构紧密型、社区居家型、签约合作型三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85.71%,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124对,实现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同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34.61万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76.38%。 二、协同育人,守护“幼有善育”成长空间针对城乡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课后托管、素质提升等需求,宁德市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城市书房等资源,构建“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的协同育人网络。福安市穆阳镇石马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幸福穆阳娃”系列活动,将优质校外资源引入社区,推动教育服务“零距离”。蕉南街道推出暑期社区托管项目,通过看护与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解决双职工家庭暑期托管难题,2025年暑期在东湖、万达、荷园社区同步启动,覆盖一线职工子女等重点群体。普惠托育服务方面,宁德市连续多年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政府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建成普惠托育机构40家,新增普惠托位4517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17个,接近“十四五”目标4.5个。2025年,市本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各县(市、区)也在积极筹建公办托育机构,未来将形成“15分钟托育服务圈”。 三、代际共融,激发“银发力量”文明动能宁德市充分发挥老年群体优势,打造“银龄先锋”“银龄宣讲团”等特色队伍,组织老年人参与教育辅导、志愿服务等活动。退休教师林振传坚持每周六为孩子们讲授国学经典,并带动老教师进校园开展德育讲座,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市委老干部局开展“大手牵小手”共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学习,让青少年在红色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彰显“银发力量”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优势。 四、文明实践,绘就共建共享幸福图景宁德市将“一老一小”服务与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全市2486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成为传播文明、服务群众的暖心驿站。在文明实践活动中,从孝老食堂的袅袅炊烟到四点半课堂的朗朗书声,从银发长者的谆谆教导到孩子们的贴心陪伴,宁德市用扎实的民生实践勾勒出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同心圆”。2025年,宁德市再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一荣誉背后,“一老一小”服务体系的构建功不可没。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宁德市不仅提升了民生福祉,更以“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的生动实践,为城市文明注入了温度与活力,书写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02:29 , Processed in 0.0583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