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荒山到林海 广东续写“岳山造林”绿美新篇章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5 11: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正以“岳山造林”精神为引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上续写绿色传奇。从1974年肇庆怀集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的艰苦创业,到如今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6%的生态奇迹,这片土地见证了“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精神传承,更在新时代探索出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绿富同兴的新路径。 一、历史丰碑:从荒山残林到生态屏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怀集县因过度砍伐导致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1974年,怀集县委发动全县2.5万人次青年民兵,历时143天完成3.5万亩高标准造林,创造了“贫瘠荒山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这场大会战不仅重构了岳山的生态系统,更孕育了广东林业人的精神图腾——“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如今,岳山所在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物多样性宝库,记录有高等植物1015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86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50多种。 二、科技赋能:从传统造林到智慧林业新时代的广东林业正经历科技变革。在广州市花都区,无人机编队精准空投树苗至陡峭坡地,三维可视化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林区动态,AI算法识别松材线虫病的准确率达92%以上。2025年,全省计划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50万亩、新造林抚育205万亩,种植优良乡土树种6000万株,并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提升森林质量。科技的注入使造林效率提升20倍以上,病虫害预警响应速度大幅加快。 三、全民参与:从部门行动到社会共治广东将“岳山造林”精神转化为全民行动,构建起多元化参与机制。省林业局联合多方推出“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认种认捐、冠名认养等10余种方式,累计吸引超335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肇庆市创新设立绿美生态建设基金,通过“互联网+义务植树”平台筹集资金299.92万元,发动1.26万人参与捐资代植。茂名高州市开展“一年七个植树日”活动,2025年第六个植树日当天即组织418场活动,形成“周周有树种”的常态化机制。 四、绿富同兴:从生态修复到产业升级广东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探索出“林业+”多元模式。电白区近13万亩沉香林形成全产业链,年产值近50亿元,带动6万人就业,产品远销中东地区;阳江阳春市通过“经济林+林下经济”模式,在油茶林间套种芋头、肉姜,养殖山羊、生猪,实现“一棵树两笔账”,带动35户农户种植油茶3000多亩。此外,全省规划建设6条森林景观示范带,推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业态,2025年计划建设古树公园、森林城镇等250个,打造“粤字号”生态产品品牌。 五、战略升级:从区域实践到全省动员2025年广东省第1号总林长令明确提出,要以“岳山造林”精神为指引,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全省计划提升连片3000亩以上森林斑块100个、5000亩以上斑块50个,建设“沿山、沿海、沿河、环湖、连城”绿美公路。同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培育油茶、竹、森林药材等八大产业集群,2025年油茶新造面积达26.93万亩。在国际合作方面,广东与荷兰合作的红树林项目新增红树林1003公顷,并协助澳门修复1/4森林面积,为湾区生态共建提供样本。从岳山到全省,从“种树”到“智绿”,广东正以“人不负青山”的决心,在南粤大地书写“青山定不负人”的绿色篇章。这种传承与创新,不仅延续了“岳山造林”的精神血脉,更让“绿美广东”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01:29 , Processed in 0.0377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