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高 科学避险牢记三个“早”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5 12: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汛期是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的高发期,掌握科学避险方法至关重要。其中,“早发现、早报告、早撤离” 三个“早”是降低灾害损失的核心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早发现:警惕灾害前兆,筑牢预警第一道防线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前兆,提前识别这些信号能为避险争取时间。常见前兆包括:滑坡前兆:坡体出现裂缝(房屋墙壁、地面开裂),裂缝逐渐扩大;坡脚土体隆起,房屋、电线杆倾斜;坡上树木歪斜,泉水突然断流或水位突升、水质变浑浊。泥石流前兆:沟谷内传来轰鸣声(如闷雷、机器运转声);沟谷上游突降暴雨,溪水突然断流或水位暴涨、夹有大量泥沙;山坡上土体松动、滚石增多。崩塌前兆:岩石发生断裂声,坡顶出现新的裂缝;坡上石块突然滚落,小型塌方体频繁出现;植被突然歪斜或枯萎。行动建议:汛期定期检查居住地周边(尤其是山区、沟谷、陡坡附近)的环境变化,记录异常现象;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山洪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二、早报告:及时传递信息,联动避险更高效发现灾害前兆或异常情况后,需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避险延误。报告对象:优先联系当地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或乡镇政府,也可直接拨打地质灾害应急电话(如全国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当地应急管理部门电话)。报告内容:清晰说明灾害类型(如疑似滑坡、泥石流)、具体位置(精确到村、组或标志性建筑)、发现的前兆现象、涉及的人员和房屋数量等,便于部门快速研判和部署救援。关键原则:报告时保持冷静,信息准确;若情况紧急(如裂缝快速扩大、滚石密集),可同时通知周边群众先撤离,再补报信息,避免因等待指令而错失逃生时机。 三、早撤离:果断远离危险区,遵循“生命优先”原则一旦确认存在地质灾害风险,必须立即撤离,切勿犹豫或贪恋财物。撤离时机:接到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撤离通知后,立即行动;若未接到通知,但已发现明确前兆(如裂缝快速扩大、溪水突涨),应主动自发撤离。撤离路线:提前熟悉居住地的地质灾害避险路线(通常由当地政府划定,设有指示牌),撤离时向地势高、远离沟谷、坡体稳定的区域转移(如山顶平台、开阔平地);避开陡坡、沟谷、危岩下方,以及高压线、电线杆等易倒设施。撤离注意事项:撤离时携带必要的饮用水、食物、手电筒、急救包等物资;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优先撤离,可寻求他人协助;撤离后切勿擅自返回危险区,待官方确认安全后再返回。 总结三个“早”环环相扣:“早发现”是前提,“早报告”是保障,“早撤离”是核心。汛期需时刻保持警惕,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主动学习地质灾害避险知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安全。此外,建议居民提前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熟悉撤离流程和路线,确保紧急时刻不慌乱、不盲从。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08:23 , Processed in 0.0526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