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从《爱莲说》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汪华明 蒋夏冰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7-5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经典散文,文中以“莲”为喻,赞美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寄托了对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的价值追求。从这篇传世佳作出发,探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既能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智慧,又能为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提供精神滋养。 一、《爱莲说》中的廉洁意蕴:高校廉洁文化的精神内核周敦颐笔下的“莲”,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描摹,更是廉洁品格的象征,其蕴含的精神特质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核心诉求高度契合。1. “出淤泥而不染”:坚守初心,抵制诱惑     莲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洁净,这象征着在复杂环境中坚守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的品格。高校作为学术高地和人才培养基地,虽相对纯净,但也面临学术不端、利益输送、权力滥用等风险(如科研经费虚报、招生舞弊、基建工程腐败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醒高校师生需筑牢思想防线,在名利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坚守学术诚信与职业操守。2. “濯清涟而不妖”:清正自守,不事张扬     莲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媚,体现了“清正”与“谦逊”的统一。这对应高校廉洁文化中“权力规范”与“作风建设”的要求:高校管理者需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不搞特殊化;教师需潜心育人、淡泊名利,不追逐浮华;学生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坦荡,坚守原则     莲的茎中空通达(象征内心通透、光明磊落),外形挺直(象征品行端正、坚守原则),不生藤蔓、不旁生枝节(象征不搞裙带关系、不拉帮结派)。这一特质直指高校廉洁文化中“公平公正”的核心——在学术评价、资源分配、晋升考核等环节,需摒弃私情、坚守规则,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4. “香远益清”:以廉洁品格影响他人     莲的香气能传播到远方,且越远越显清芬,寓意廉洁品格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引领力。在高校中,廉洁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个体的自觉,更需要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教师的廉洁风范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管理者的清正作风会带动校风学风,最终形成“人人思廉、人人守廉”的良性循环。 二、以《爱莲说》为镜: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现实挑战尽管“莲”的廉洁象征深入人心,但当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仍面临一些与“莲之品格”相悖的问题,值得反思:“染于淤泥”的风险:学术生态与权力运行的隐忧    部分高校存在“学术资本化”倾向,如为追求科研经费而造假、为获取项目资源而依附权力;少数管理者将行政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破坏了教育公平。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在“淤泥”中迷失了自我,违背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操守。“妖媚失正”的倾向:功利主义与形式主义的侵蚀    一些教师过度追求“头衔”“奖项”,忽视教书育人的本职;部分廉洁教育流于形式,如标语化宣传、走过场式讲座,缺乏对“清正自守”精神的深度诠释,导致师生对廉洁文化的认同度不足。“蔓枝丛生”的乱象:圈子文化与利益输送的隐患    高校中存在的“学术近亲繁殖”“师门裙带关系”等现象,本质上是“蔓枝”式的利益勾结,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与“不蔓不枝”的正直品格背道而驰。 三、以“莲之精神”滋养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借鉴《爱莲说》的智慧,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需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三个层面发力,让“莲之品格”成为师生的自觉追求。1. 内化于心:以文化浸润培育廉洁意识     挖掘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将《爱莲说》等经典融入思政课、通识教育,通过解读“莲”的象征意义,引导师生理解“廉洁”不仅是道德规范,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可结合校园景观建设(如种植莲花、设立廉洁文化长廊),让“莲之精神”可视化、场景化。     强化榜样引领:宣传高校中坚守学术诚信的教师、廉洁奉公的管理者、践行诚信的学生案例,用身边的“莲之君子”传递正能量,让师生感受到“廉洁可敬、可学”。2. 外化于行:以实践活动践行廉洁准则     聚焦关键群体,精准施策:       - 对管理者:通过廉政培训、权力清单公示、离任审计等,强化“秉公用权”意识,践行“中通外直”的原则;       - 对教师:将学术诚信纳入师德考核,严查抄袭、造假等行为,引导其“潜心育人、不事张扬”;       - 对学生:开展廉洁主题辩论赛、模拟法庭(如“学术不端案例辨析”)、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廉洁是立身之本”。     营造“反哺”氛围:鼓励师生以“香远益清”的自觉,主动抵制不良风气。例如,建立学术不端举报平台、推动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监督,形成“人人监督、人人维护”的廉洁生态。3. 固化于制:以制度保障筑牢廉洁防线     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针对高校基建、采购、招生、科研经费等廉政风险点,建立“阳光化”流程(如招标公示、经费使用公开),用制度杜绝“蔓枝丛生”的利益输送。     健全考核与问责制度:将廉洁表现纳入干部晋升、教师评优、学生评奖的核心指标,对违规者严肃处理,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约束,让“出淤泥而不染”从道德倡导变为刚性要求。 结语《爱莲说》以莲喻廉,跨越千年仍具生命力,其核心在于揭示了“廉洁”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标杆。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廉洁文化建设不仅关乎校园风气,更关乎民族未来。以“莲之精神”为指引,将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智慧与现代制度建设相结合,方能培育出更多“出淤泥而不染”的栋梁之材,让高校真正成为“清水出芙蓉”的净土。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7 01:08 , Processed in 0.0610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