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成都以“新”为名 向未来作答》这一表述体现了成都在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进取方向。
创新驱动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创新驱动
内涵
创新驱动是成都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这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在科技创新方面,成都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例如,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在芯片设计、5G通信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这背后离不开大量科研人员的创新努力以及政府对创新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制度创新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成都通过出台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等,降低创新创业的制度成本,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表现形式
以成都高新区为例,这里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技术,到人工智能企业开发先进的算法和应用场景。这些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从传统的模仿跟随式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成为推动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力量。
新质生产力
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在产业发展上,新质生产力体现为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例如成都的数字经济产业,涵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多个领域,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
表现形式
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成都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零部件制造,而是向卫星通信、商业航天发射等高端领域进军。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了集研发、制造、发射服务、应用于一体的新质生产力格局,提高了成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成都以“新”为名的具体举措
产业创新升级
新兴产业培育
成都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引进了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如吉利汽车的新能源项目。成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从研发补贴、土地优惠到充电设施建设等全方位的支持政策。通过建立产业园区,聚集了电池生产、电机制造、整车组装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智能方向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改造
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成都推动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例如,一些传统机床制造企业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生产调度。企业能够根据订单需求实时调整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传统机械制造产业的竞争力。
创新生态构建
创新平台建设
成都积极打造各类创新平台,如国家级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以天府实验室为例,它汇聚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天府实验室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施和开放的科研环境,促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创新,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出。
创新人才集聚
成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如“蓉漂计划”。该计划为各类创新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创业资金支持、子女教育优惠等福利。通过举办高端人才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成都创新创业。例如,在生物医药领域,许多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带着先进的技术和项目落户成都,为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向未来作答的意义与展望
对成都自身发展的意义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提升成都的产业竞争力,使成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通过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成都能够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
城市功能提升
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成都的城市功能。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成都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智能化升级,如智能交通系统使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创新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高端要素集聚,提升了成都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区域及全国的示范意义
区域示范
成都在创新驱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经验可以为西部地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成都在产业创新升级、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等,可以引导周边城市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发展路径,促进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西部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全国示范
在全国范围内,成都的创新发展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特别是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成都在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创新驱动转型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成都以创新驱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选择,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不断书写新的篇章,为城市自身、区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