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我国加快构建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1-31 04: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构建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背景与内涵
数据资源分散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数据资源分散在各级政府部门、不同地区以及各类公共机构中。例如,民政部门掌握着大量的人口婚姻、救助等数据,卫健部门有医疗卫生相关数据,而不同地区的数据格式、标准和管理方式差异很大。
   这种分散性导致数据难以整合共享,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制约了数据价值的充分发挥。
“一本账”概念
   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旨在对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登记和整合。它是一个涵盖各类公共数据资源的目录体系,清晰地列出有哪些数据、数据的所有者是谁、数据的存储位置、数据的格式、数据的更新频率等关键信息。

重要意义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整合公共数据资源,政府能够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例如,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可以综合土地、人口、交通、环境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将自然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数据、公安部门的人口分布数据以及交通部门的车流量数据等整合起来,为城市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应急管理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如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整合后的公共数据资源可以迅速提供受灾地区的人口信息、物资储备情况、医疗资源分布等。如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如果能更好地整合各地的人口流动数据、医疗物资数据和疫情监测数据等,就能更精准地进行防控部署,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公共数据资源是数据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本账”有助于挖掘公共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创新提供数据支撑。例如,气象部门的气象数据整合后,能够为农业企业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测服务,帮助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也能为能源企业优化能源调度提供依据,降低运营成本。
   推动创新创业
     清晰的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可以降低企业获取数据的成本和难度,激发企业基于公共数据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中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公共数据开发新的应用和服务,如利用交通数据开发智能出行应用,利用工商登记数据开发企业信用评估服务等。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精准服务供给
     当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后,公共服务可以根据民众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例如,教育部门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等多源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助和学习辅导建议;社会保障部门能够依据居民的就业、收入、健康等数据,精准地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服务。
   便捷服务体验
     以政务服务为例,通过整合公共数据资源,实现“一网通办”。公民办理业务时无需多次提交相同的证明材料,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共享数据,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民众的服务体验。

构建的主要措施
建立统一标准规范
   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开放等标准。例如,规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如日期格式采用YYYY MM DD等),统一的编码标准(如地区编码采用国家标准等),以及统一的数据安全分级标准等。
   这有助于消除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数据差异,为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奠定基础。
数据普查与登记
   开展全国性的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工作,对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机构的数据资源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包括数据的类型(如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数据量、数据的产生和更新频率等。
   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制度,将普查结果进行登记,形成公共数据资源的总目录,即“一本账”的基础框架。
加强数据安全保障
   在构建“一本账”的过程中,数据安全至关重要。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例如,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相结合的方式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根据用户的权限和数据的安全级别,限制对公共数据资源的访问。同时,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数据泄露、数据损坏等安全事件。
推动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建设
   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作为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的载体。各部门和机构将可共享、开放的数据按照标准规范上传到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数据的按需共享,不同部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申请使用其他部门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开放部分公共数据,促进数据的社会化利用。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30 05:50 , Processed in 0.0840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