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国际关于中国房地产行业对经济拖累持续收窄的判断,反映了政策调控与市场自我调整的阶段性成果,但需辩证看待这一趋势的可持续性和深层影响。以下从五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政策工具箱的边际效应递减风险
1. 短期刺激政策的局限性:当前降低首付比例(部分城市首套已降至15%)、房贷利率(LPR下调至3.95%)等政策虽提振了核心城市需求,但居民部门杠杆率已达62.4%(2023年末),继续加杠杆空间有限。2024年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增长3.2%,显示政策刺激效果弱于预期。
2. "三大工程"的资金缺口: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需年投资约2万亿元,但2024年专项债中仅12%定向用于房地产相关项目,PSL投放规模(截至2024Q1为5000亿元)难以完全覆盖需求,可能延缓项目落地进度。
二、行业出清中的结构性矛盾
1. 房企资产负债表修复滞后:TOP100房企2023年有息负债规模仍达8.2万亿元,其中民营房企债券违约率维持在28%高位。资产减值计提(2023年行业合计超4500亿元)导致净资产缩水,制约再投资能力。
2. 库存结构性失衡:300城商品房广义库存达35亿平方米,三四线城市占比67%,去化周期达26个月,而一线城市仅11个月。这种分化导致全国土地出让金(2024年前5月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