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稳步推进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3 08: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泉州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社会参与等多维度推动下稳步推进,以下从不同方面详细介绍相关情况: 一、政策与制度保障:构建保护框架顶层设计完善    泉州出台《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例如,针对“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明确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及管理要求。分级保护体系    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截至2025年,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65处、市级119处,形成覆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等多类型的保护网络。资金与人才支持    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文物修复、考古研究等专业人才,提升保护技术水平。 二、重点项目推进:活化历史遗存世界遗产保护与申遗成果延续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于202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持续开展遗产点修缮工程,如德济门遗址环境整治、泉州府文庙修缮等,还原历史风貌。此外,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遗产数据库,利用VR技术展示宋元海洋贸易场景,增强公众认知。古厝与传统村落保护    针对闽南传统建筑(如红砖古厝、土楼),实施“拯救老屋”行动,2023—2025年累计修缮传统建筑500余栋。例如,晋江梧林传统村落通过“保护+活化”模式,将古厝改造为文化展示馆、民宿,成为文旅融合示范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泉州拥有南音、提线木偶戏、泉州剪纸等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通过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如泉州南音艺苑)、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支持传承人收徒授艺,推动技艺延续。2024年,泉州非遗馆新馆落成,集中展示非遗项目及活态展演。 三、技术创新:赋能科学保护数字化与智慧化手段    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存档,如开元寺东西塔的三维模型构建,为修缮提供精准数据。同时,建设“泉州文化遗产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文物保护单位的实时监测(如环境温湿度、结构安全)与动态管理。文物修复技术突破    针对陶瓷、古建筑木构件等文物,引入现代材料科学与传统工艺结合的修复技术。例如,德化窑遗址出土瓷器的修复中,采用无损检测分析病害,结合传统锔瓷技艺与新型黏合剂,提升修复效果。考古研究与成果转化    持续开展泉州湾海域水下考古,发现宋元时期沉船及瓷器等文物,通过多学科联合研究,揭示古代海洋贸易网络。相关成果通过展览(如泉州博物馆“宋元海洋文明”展)、学术出版向公众传播。 四、社会参与:共建保护生态公众教育与志愿服务    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如遗产点免费开放、文物讲座、手工体验(如制瓷、南音演唱),2024年吸引超100万人次参与。同时,招募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参与文物巡查、讲解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模式。社区与原住民参与    在遗产保护中注重社区利益,如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保留原住民生活场景,鼓励开设传统商铺(如锡器店、小吃店),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跨界合作与国际交流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外博物馆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国际文物保护项目(如柬埔寨吴哥窟修缮技术交流),提升泉州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现存挑战    - 城市化进程中,部分未核定为文物的传统建筑面临拆除风险;    - 非遗传承面临年轻一代参与度不足、技艺创新与传统平衡的问题;    - 海洋环境变化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更高要求。未来规划    - 推动“泉州海丝文化遗产走廊”建设,串联分散遗产点,形成保护与旅游联动带;    - 加强非遗数字化传播,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扩大受众;    -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标识。 总结泉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保护为先、活化利用、全民共享”为原则,通过政策、技术、社会多方协同,既守护了历史记忆,也让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与经济动力。未来,在平衡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泉州仍将探索更具韧性的遗产保护模式,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海洋基因。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7 05:31 , Processed in 0.0449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