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凌晨3时,成渝地区空域结构调整正式实施,由此涉及的航路航线走向调整、飞行程序调整等航行资料同步正式启用。此次调整共新增18条航线,调整20条航线,取消2条航线、3个航段,优化中南、西南、西北地区15个机场飞行程序,同步调整湖北、重庆、四川及贵州地区19个相关机场的班机航线走向。具体情况如下:重庆地区:主干航路由“两横两纵”增加到“六横三纵”,重庆江北机场进离场点由“3进4出”的7个增加至“6进7出”的13个。开辟了成渝地区前往华东地区的新航路,惠及成渝地区往返华东方向每日约470架次航班,丰富了成渝地区经武汉往返长三角地区的航路选择,拓展南北向航路资源,实现西北、华北地区经重庆地区往返昆明、贵阳地区单向化运行,并优化调整重庆进近管制区范围及进离场飞行路线。同时,重庆江北机场首次落地应用点融合(PMS)飞行程序,并全时段启用连续爬升(CCO)和连续下降(CDO)飞行程序。成都地区:成都双流、天府机场往返武汉方向的航班使用北线飞行时,将比调整前节省44公里航程。成都双流机场新增一条离场程序,调整后,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天府机场、绵阳机场出长沙方向航班统一从成都终端管制区东南方向离港,进一步提高放飞效率。此次空域调整的背景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区域航空运输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成渝机场群旅客吞吐量突破1.5亿人次,同比增长13%。而此前的空域资源供给与航空流量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成渝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早在2023年,西南空管局和相关单位就开始筹备此次空域调整工作,经过多轮方案调整、推演,于2024年12月5日正式形成了“六横三纵”的成渝地区空域结构调整方案。调整后,从理论上来说重庆地区空域容量提升30%-40%,将为成渝地区民航高质量发展打开全新空间,也为重庆地区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开辟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