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弘基金的《情投E合》直播中,策略分析师林荣华与指数观察员张雨濛围绕“投资中的择时”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择时指标的有效性有如下观点: 股债性价比指标含义:通过沪深300市盈率倒数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比值,判断股债相对吸引力。有效性分析:历史数据显示,2008年、2016年、2020年该指标高位时,均为市场阶段性底部,入场后可捕捉后续上涨行情。不过,使用时需纳入全球视野,综合评估中外无风险收益及汇率对资产配置的影响。 新基金发行量指标含义:新基金发行规模是市场情绪的直观映射。有效性分析:高点意味着短期过热,需控制仓位;低点预示风险释放,左侧布局赔率高。尽管指标滞后于市场实际拐点,如2024年8月抄底资金已提前入场,但仍是判断市场“温度”的重要参考,不过需结合估值等其他信号,避免机械套用。 股基最大回撤指标含义:通过偏股型基金历史最大回撤辅助判断市场底部。有效性分析:通常偏股型基金历史最大回撤达到30%-40%时,基金极端下跌后卖盘枯竭,价值投资资金入场。长期数据显示,超30%回撤后市场多进入底部盘整,利空出尽概率较高。但也有例外,如2023年市场因地产调整、美债流动性冲击,回撤突破40%。因此,指标有效性依赖市场生态及底层逻辑变化,需结合宏观环境调整阈值。总体而言,这些择时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都不是绝对的,投资者需要综合运用多个指标,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