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我国新增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4 1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6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新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新增的10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下:1. 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距今4300年至3900年,是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大型聚落城址,遗址总面积在400万平方米左右,是中华文明形成关键阶段的核心聚落,也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支点。公园规划总面积519.38公顷,定位建设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地、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示范园,已开放遗址博物馆、“陶寺天文考古馆”、宫城墙、宫殿区及考古发掘现场等展示区域。2. 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是中国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遗址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5万年的“河套人”化石和细小的石器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生存环境和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多样性及其发展的重要证据。公园规划总面积1577.76公顷,建成萨拉乌苏遗址博物馆、河套人文化研究中心、考古保护棚、考古体验棚、游客服务中心等。3. 和林格尔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历经西汉定襄郡治、北魏早期都城、唐代大都护府,是国家边疆治理体系形成建构的重要例证,对于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园规划总面积459.23公顷,现场展示采用本土作物进行大地景观标识,展示四城嵌套、道路格局等;遗址博物馆采用多样化手段,全面展示了遗址历史文化与考古成果,并积极探索馆校合作,开展青少年考古研学、“小小讲解员”活动等公众活动。4. 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发现距今10000年前后的陶器、稻作遗存、磨制石器和居住遗址,提出“上山文化”的命名,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也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约79.43公顷,旨在建设以“万年上山·世界稻源”“远古中华第一村”为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保护展示馆、上山文化研学中心,打造上山稻源田间博物馆、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等研学基地。5. 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遗址公园包含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距今约7300年的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距今约2600年的双墩春秋墓。遗址出土的600余件刻划符号涵盖了生产生活、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是汉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公园规划总面积98.61公顷,采用“一馆三址”,串联双墩遗址公园智慧化博物馆、双墩遗址展示中心与蚌埠市博物馆双墩遗址专厅,以“淮畔遗珍”主题展陈回溯淮河流域文明。6. 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和宁阳县,距今6500年至4000年,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公园总面积规划总180公顷,常态化对公众免费开放。公园立足“海岱文明高地,中华礼制源头”定位,建成集遗址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宣传、生态涵养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利用数字化和场景复原等形式,全面展示大汶口文化内涵和最新考古成果,遗址现场设置雕塑、复原聚落房屋、窑址、墓葬等,系统展示大汶口文化时期居民生产、生活场景。7. 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距今7000年至3500年,是历经仰韶、龙山、夏、商四个时期的聚落遗址,涵盖了仰韶文化起源、形成、发展的完整发展脉络。公园规划总面积53公顷,包括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区、遗址博物馆展示区、生态湿地修复区、原始农耕种植区、互动休闲体验区。遗址博物馆以“仰韶标尺、文明曙光”为核心设计理念,展现仰韶文化的全貌及大河村遗址的丰富内涵,公园注重与公众的互动,每年举办百余场次文化、社会教育活动,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 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是我国最早大规模科学发掘和系统保护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开辟了中国矿冶考古的先河,对研究科技史、冶金史具有突出的价值。公园规划总面积约555.7公顷,重点展示春秋采矿遗址和宋代冶炼遗址发掘现场,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青铜源·铜绿山”荣获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9. 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距今4500年至3900年,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誉为“古蜀文明之源,长江上游文明之光”,是研究长江上游地区农业传播、城市发展以及文明起源的关键例证。10. 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秦咸阳城是秦帝国的都城,咸阳宫是秦咸阳城的重要宫殿建筑遗址,对于研究秦朝历史、建筑风格、政治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公园展示了秦代宫殿建筑的规模和布局,以及相关的文物古迹,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秦代的辉煌历史。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6 04:21 , Processed in 0.0689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