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迪庆:见证民族地区...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5 0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通过六天五夜的实地探访,全方位见证了中国民族地区在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向上力量”。以下从多个维度呈现他们的观察: 一、民族团结:多民族互嵌式生活的“现实样板”在香格里拉市金龙社区,藏、纳西、彝、傈僳等7个民族共居一村,社区通过非遗体验中心、唐卡工坊等载体,让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融”。葡萄牙《葡新报》总编辑黎安琪在独克宗古城看到游客体验藏香制作、唐卡绘画时感慨:“传统技艺不仅是藏族的,更是多民族共享的文化财富。”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金晓东走访茨中教堂、塔巴林寺后指出,迪庆的宗教和顺体现在“不同信仰的村民比邻而居,亲如一家”,直接驳斥了西方对中国民族政策的抹黑。 二、生态保护:高原净土的“守护密码”媒体团深入普达措国家公园、萨马阁林区,记录到滇金丝猴栖息地的生态修复、工作人员为松鼠搭建“木窝”的细节。肯尼亚华人头条副总编辑王晓对比非洲生态保护经验后评价:“迪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形成成熟机制,野生种群的自然状态远超预期。”欧洲新传媒集团范轩十赴迪庆,发现“草原沙化治理成效显著,牧民转产文旅后,生态与生计实现双赢”。 三、文化传承:年轻人成为“活态传承人”在非遗体验中心,藏族志愿者鲁茸七林等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讲解唐卡技艺;扎雅土司庄园的“香格里拉宋慧乔”卓玛通过短视频走红,带动藏舞、藏餐成为旅游打卡点。美国旧金山媒体人黄健贤走访玉杰村时发现,80后村支书鲁茸取品带领村民发展文旅,“基层干部90%是返乡大学生,他们用专业知识激活乡村”。这种“传统技艺+现代传播”的模式,让海外媒体看到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四、发展活力:文旅融合激活“世界的香格里拉”随着丽香铁路开通,迪庆旅游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德钦县玉杰村依托白马雪山景区,村民开民宿、做向导,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维西傈僳族村寨的“非遗+节庆”模式,吸引游客参与“阿尺木刮”歌舞。澳大利亚媒体人李轶红观察到:“年轻人返乡创业不是‘逃离城市’,而是用新理念让家乡更具吸引力。” 五、国际传播:驳斥偏见,传递真实中国故事针对西方对藏区的刻板印象,海外华文媒体以亲历视角发声。范轩直言:“西方炒作‘文化灭绝’,但我们看到的是唐卡学徒爆满、藏语学校兴盛。”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表示,将通过报道告诉欧洲读者:“中国藏区不是‘封闭之地’,而是多民族共享发展的幸福家园。” 结语:从“高原行”到“世界眼”此次采风不仅是一次地理意义上的“高原行”,更是一次向世界传递中国民族政策实践的“民心行”。海外华文媒体用镜头记录迪庆的雪山、村庄与笑脸,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在细节中具象化——这里的发展,是生态与人文的共生,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是各民族“一起向未来”的生动写照。正如活动组织者所言:“迪庆的故事,是中国民族地区发展的缩影,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教材’。”(注:本文基于2025年海外华文媒体迪庆采风活动纪实,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青年力量等多元视角,展现民族地区的真实发展图景。)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6 00:31 , Processed in 0.0860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