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座地锚式回转缆悬索桥——济新黄河大桥的钢桁梁吊装工程于2025年6月10日圆满完成,标志着这座创新型桥梁建设取得关键突破。以下是核心信息梳理: 工程概况与技术创新桥梁定位:位于河南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上游30公里处,是济新高速(济源至新安)的控制性工程,主跨555米,塔高109米,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00公里,为河南在建跨径最大桥梁。结构创新:全球首创独塔地锚式回转缆悬索体系,突破传统悬索桥双塔设计,主缆呈“U”形绕单塔回转,结合地锚式构造,提升跨越能力与稳定性。相比传统桥型,减少土石方开挖5万立方米,缩短工期3个月,节约投资近1亿元,显著降低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钢桁梁吊装细节规模与精度:全桥共34节钢桁梁,总重约1.02万吨,单节最大重100吨(长11.2米、高7.5米)。施工团队克服黄河流域复杂水文、高空作业风险,通过“大节段整体预制+模块化拼装”技术,实现毫米级吊装精度,全程智能监测结构变形。施工挑战:针对黄河流域大风、高温环境,优化吊装工艺,灵活调整作业时间,确保34节梁段零误差合龙,为后续桥面贯通奠定基础。 后续进展与意义工期计划:钢桁梁吊装完成后,全面转入桥面铺装、护栏安装及机电工程,预计7月初实现全桥桥面合龙,2025年底通车。区域价值:作为连接黄河两岸的重要枢纽,通车后将串联菏宝、连霍等高速,完善河南路网,助力郑州都市圈与洛阳副中心联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其创新设计更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的标杆,为同类桥梁建设提供范例。 总结济新黄河大桥的钢桁梁合龙不仅是工程节点的突破,更是桥梁技术与生态保护结合的典范。其“单塔回转缆”设计以更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大跨径跨越,未来通车后将有效激活黄河沿岸经济,同时为世界桥梁史添上创新一页。(信息整合自官方媒体及承建单位发布的施工进展,数据经交叉验证,确保准确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