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舞剧《英歌》上海首演 观众直呼"想飞去岭南"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5 20: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舞剧《英歌》在上海文化广场的首演,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岭南文化盛宴,点燃了观众对岭南大地的向往。4月26日连演两场,上座率超九成,文创产品售罄,开票3小时即售罄首演票,加演场次4小时售罄,甚至有观众“打飞的”从长三角、广东赶来,社交平台#英歌热潮#话题播放量破亿——这场演出不仅是艺术的胜利,更是一次文化共情的奇迹。 非遗活化:当“中华战舞”碰撞现代舞台英歌舞,这一源自潮汕的国家级非遗,被誉为“岭南英雄史诗”。舞剧《英歌》并未止步于传统复刻,而是以青年陈心远的“奇幻寻根之旅”为主线,通过非线性叙事、碎片化场景,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父亲的南洋抗争、家族传承与当代青年的文化觉醒交织。舞台上,蓝色麒麟腾跃、铁枝木偶翩跹,藻井式灯光如时空之门,潮语rap与英歌槌声碰撞出震撼节奏——当舞者齐声呐喊“保家卫国”,观众席泪雨与掌声齐飞。总编导钱鑫坦言:“我们想传递的不是历史复述,而是让观众在肢体语言中感受血脉里的生命力。” 文化破壁:岭南勇魄与海派情怀的共鸣上海观众的“想飞岭南”,不仅是对地域风光的向往,更是对精神共鸣的追寻。舞剧中“敢闯敢拼”的红头船精神,与海派文化“开放包容”的码头气质,在“平民英雄主义”上交锋:父亲陈文耀扛起英歌槌奔赴战场,母亲林巧儿守护家园,儿子在血脉牵引中读懂传承。祖籍中山的上海观众杜先生感慨:“岭南的勇与海派的慧,都是中国筋骨。”主创团队在沪提前举办见面会,通过纪录片、英歌体验,让观众触摸非遗肌理——一位在沪读书的广东学生直言:“看完想家,想立刻回去看英歌巡游。” 情感共振:N刷观众与“文化自来水”演出后五次返场,观众举着手机记录谢幕,短视频平台#英歌谢幕#播放量近6000万次。有观众追随巡演11城,N刷理由是“每次都能在英歌槌声中看见父辈的热血”;有年轻观众被潮绣铠甲、嵌瓷纹样吸引,戏称“想穿同款去岭南打卡”。这种感染力,源于舞剧对“英雄”的重新定义:不是云端神话,而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正如常熟的林女士所言:“在不确定的时代,《英歌》让我确信,英雄可以是我的父亲、我的祖辈,甚至是我自己。” 巡演继续:让岭南故事走向更远作为广州歌舞剧院“岭南三部曲”(《醒·狮》《龙·舟》《英歌》)的终章,《英歌》已走过11城,接下来将奔赴平潭、长沙、桂林等10余城。6月,《龙·舟》将登陆澳门;7月,《英歌》回归广州,用英歌槌声叩响剧院60周年的钟声。这场文化长征,不仅是岭南非遗的“破圈”,更是一次关于“我们是谁”的集体作答——当上海观众喊出“想飞去岭南”,他们向往的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鲜活跳动的文化故乡。(数据截至2025年4月27日:抖音播放近6000万次,小红书话题510万浏览,巡演城市票房均破九成)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5 04:23 , Processed in 0.0757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